砧板清潔|表面乾淨其實暗藏惡菌 1種砧板菌量千倍增長 醫生教清潔保養5大重點
廣告
種種家庭用品當中,廚具因經常與食物直接接觸,清潔與否理應特別值得注意,但偏偏筷子、砧板長期不換的情況卻甚為普遍。有醫生指因應使用習慣與質地不同,砧板隱藏的細菌數量可存在顯著分別,但與此同時不論使用方法如何,任何砧板都應該最長每2年更換一次,否則一樣容易滋生金黃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
砧板潮濕多食物易成細菌溫床
台灣重症科醫生黃軒於個人網頁撰文,引用《食品保護雜誌》(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的研究,指砧板即使表面看似乾淨,其實亦可能藏有大量細菌,尤其是刀痕及裂縫處,潮濕環境加上常有食物殘渣殘留更易有細菌藏身其中,對抵抗力較差的兒童及長者尤其有風險。
砧板質地不同風險各異
- 竹製或塑膠:價格實惠、輕便易用,但易藏菌或留刀痕,劣質塑膠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 不鏽鋼:抗菌性強、不易發霉,但容易傷刀且易滑。
- 木製:具有天然抑菌性且對刀具友善,但易吸水發霉,建議選擇「整木原切」款式,避免拼接木含有甲醛。
黃醫生強調,無論砧板哪種材質的砧板,即使外觀仍然完好,只要使用超過2年,菌落總數都可以突破每平方公分3000個菌落形成單位(cfu/cm²),其中竹製砧板甚至可能達到千倍增長。因此家中如有發霉、刀痕深甚至有裂縫的砧板,建議立即更換。
保養砧板5大重點
1.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2.即時清洗:每次使用後立即徹底清潔,對於有油污或腥味的砧板,可用檸檬汁或小蘇打進行深層清潔。
3.徹底晾乾:保持通風,確保兩面都能徹底乾燥。
4.定期消毒:可使用稀釋的漂白水、白醋或專業的砧板消毒液進行消毒。
5.定期檢查:注意是否有發霉、開裂或深層刀痕,若有則立即更換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