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高血壓 血管健康|每日坐低起身26次 研究:3個月有效降血壓 醫生教5個保護血管小習慣

血管健康|每日坐低起身26次 研究:3個月有效降血壓 醫生教5個保護血管小習慣

心臟健康

廣告

女性在更年期後失去雌激素保護,容易面臨高血壓問題。有基因專家引述最新研究指出,一項可在家輕鬆進行的簡單動作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穩定血壓並延緩血管老化,毋須特別技巧就可以自然保護血管,對不宜劇烈運動的中年或以上人士特別適合。

研究:坐下起立動作有效降血壓

台灣基因醫生、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社交平台專頁分享指,一項今年發表在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臨床研究招募了407位停經後女性,並將她們分成3組,一組維持日常生活、一組減少久坐時間、另一組則被鼓勵增加每日由坐下到站立的起身次數,為期3個月。

研究結果顯示,每日多站起來26次,3個月就可以令舒張壓平均下降2.24 mmHg,收縮壓下降3.33 mmHg,結果意味著即使不依賴劇烈運動,每日僅增加由坐下變成站起身次數就能有效減少血管壓力,而且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頻繁起立比減少久坐更有用

張家銘指出有關運動對血壓的影響雖不算十分大,但對更年期後血壓逐漸上升的女性來說,如此效果已是相當明顯。研究亦同時發現,單純地減少坐下時間,對降血壓的幫助不及頻繁起立,因由坐變站的動作更有效喚醒人體血管及肌肉。

張家銘解釋指,每次從坐姿站起來時腿部肌肉都會短暫用力,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流在血管內產生一種良性的摩擦力,稱為剪切力。這種壓力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幫助血管擴張、減少發炎並維持彈性與功能。

對失去雌激素保護的停經女性而言,這些頻繁的小動作是一種自然且有效的血管保養方式,有助於穩定血壓並延緩血管老化。

5個小習慣增血管彈性

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上述的坐下起立動作以控制血壓,張家銘建議可以從以下5個小習慣著手:

  1. 睇電視時,在廣告時間起身走動一下
  2. 每次飲水後站起來活動30秒
  3. 講電話時站著講
  4. 開會或用電腦前先站起來伸展
  5. 如廁後順便多行幾步,避免立即坐下

張家銘認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坐下起立」,習慣後毋須記住每天坐下起立26次,而是將這組動作分散在一天內不同時間進行,更有效鍛鍊血管彈性。

推算190萬港人高血壓

根據香港衞生署20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香港15歲及以上人口中,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9.4%。以香港約650萬人口(15歲及以上)估算,意味約190萬人患有高血壓。相比2014年的患病率 27.7%(約180萬人),高血壓問題在香港或有增加趨勢。

高血壓病徵

高血壓一般沒有症狀,患者往往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所以高血壓常被稱為「隱形殺手」。不過血壓太高也可引致眩暈、視線模糊不清、頭痛、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

高血壓高危因素

超過90%的高血壓個案無法確定明確的病因。這些個案均診稱為原發性高血壓。一些高危因素令人較易患上高血壓,包括:

  • 攝取過多鹽分
  • 肥胖
  • 靜態生活模式
  • 吸煙
  • 飲酒過量
  • 睡眠不足
  • 壓力
  • 高血壓家族史
  • 年齡越大等

少數病人可被確定病因,這些病因包括腎病、內分泌疾病和某些藥物。

高血壓預防方法

均衡和低鹽的飲食、保持體能活躍及適中體重、戒煙、避免飲酒和處理壓力均有助預防高血壓。另外,接受血壓量度能及早發現高血壓以作適當的治療,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