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首創類器官抗體檢測平台 精準評估疫苗效能 助FDA推動藥物研發新模式
平台或成新一代「金標準」
團隊指出,現行細胞系測試未能全面反映抗體在人體內的實際效果。參與這項研究的團隊成員、傳染病學講座教授兼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表示,呼吸道類器官平台可更準確評估中和抗體的臨床療效,為治療和疫苗開發提供更可靠依據,期望這項成果能成為未來評估呼吸道病毒抗體和疫苗的新一代「金標準」。
研究以VIR-7831抗體藥為例,傳統細胞測試未能顯示顯著療效,FDA曾因此撤回其臨床使用。但臨床數據顯示該藥能降低Omicron變異株感染者重症和死亡風險。在港大類器官平台的測試中,VIR-7831展現出與臨床一致的抗病毒活性,突顯新平台的準確性。
呼吸道類器官平台成效顯著
研究團隊早於2017年已與荷蘭Hubrecht研究所合作,成功建立源自肺幹細胞及鼻腔細胞的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模擬呼吸道上皮結構與功能。經多年優化,團隊現已能大規模製備鼻黏膜、氣道及肺泡類器官,為呼吸道疾病研究及藥物研發提供重要工具,並先後於2023及2025年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研究人員指出,類器官中病毒受體和蛋白酶的組成更貼近人體生理環境,能準確預測藥物在人體內的真實表現,突破傳統細胞模型局限。
FDA倡議推廣類器官應用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年4月宣布重大政策轉變,鼓勵採用類器官技術取代動物實驗,計劃於三至五年內逐步取消動物試驗的強制要求。微⽣物學系助理教授周婕教授表示,類器官平台可為抗病毒藥物與疫苗開發提供更高效的評估工具,推動臨床前研究新模式。
免疫學與免疫治療系主任杜啟泓教授強調,這一技術不僅能提升患者治療效果,亦將推動科學進展,為公共健康帶來長遠貢獻。研究成果已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並有助FDA加快推動類器官技術應用,改變藥物研發模式。
中大研究|2050年全球肝癌患者倍增至152萬 六成病例可預防3招改善生活習慣
肝臟健康|肝癌年殺1,400港人 醫生提6大日常傷肝習慣 1種非酒精飲品+4類保健品高危
流感疫苗|衞生署擴大資助接種計劃 18至49歲長期病患者可免費打針 預計30萬人受惠
特敏福|流感處方特效藥 3種人咪亂食 一文看清功效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