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 眼霜 皮膚護理|眼霜護膚品太滋潤惹禍? 眼周粒粒實非「脂肪粒」 醫生拆解成因處理不當可留疤

皮膚護理|眼霜護膚品太滋潤惹禍? 眼周粒粒實非「脂肪粒」 醫生拆解成因處理不當可留疤

皮膚護理

廣告

年紀一大,眼睛下方一帶不時會生出「粒粒」。有人主張這些是所謂「脂肪粒」,成因與使用保健品或化妝品有關,只要停用相關產品即可去除,但有醫生就指出,該種「粒粒」其實是皮膚組織增生結果,因應其成因可分為多個類別,處理不當甚至會留下疤痕、營養儀容。

據台灣傳媒《健康2.0》報道指,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醫師邱足滿於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解釋,醫學上其實並無「脂肪粒」一詞;美容界如將其成因歸咎於使用不當使用保健品,如因眼霜、護膚品使用過量所致,其推斷並不正確;美容產品的作用主要是維持皮膚健康及美觀,影響層面僅限於角質層或淺層真皮層。

眼周粒粒8大類型

1.皮膚息肉(皮膚贅瘤、軟纖維瘤)

一種纖維組織增生的良性小腫瘤,常見於眼周、頸部、乳房下及腋下等皮膚皺摺處。遺傳、皮膚老化、過度摩擦(如化妝、捽眼)及荷爾蒙變化(如懷孕、肥胖)均可能刺激其生長。

2.汗管瘤(丘疹)

肉色、粉紅色或略顯透明的小顆粒可由真皮層的汗管組織增生所致。它常見於眼眶四周,尤其是下眼瞼。主要起因是體質,常見於青春期後的女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大或增多,可用雷射去除但亦可能再生。

3.粟粒腫(粟粒疹)

這些小白色顆粒看似白頭粉刺,但與毛囊無關。它們是由皮脂腺的油脂和角質無法代謝而在皮膚表面形成的凸起。分為原發性(與體質有關)及續發性(因過度摩擦、水泡或傷口癒合後形成)。可用針挑破或雷射去除,亦可能自行消失。

4.扁平疣

這些咖啡色或肉色的皮疹多因抓搔而出現,多呈直線排列,頂端扁平。扁平疣由皮膚感染濾過性病毒引起,建議使用冷凍治療、雷射、A酸或免疫調節藥膏去除。

5.黑色丘疹皮膚病

這些咖啡色、乾粗的凸起小顆粒常見於臉部和身體,與體質和紫外線有關,因角質過度增生而形成。

6.小汗腺汗囊瘤

這些顆粒在天熱時會膨脹,天冷時縮小,其成因與體質有關,由汗腺增生和汗液堆積在汗腺內形成。

7.皮脂腺增生

這些黃白色突起由皮脂腺過度增生形成,中央常略凹陷。多見於中年後,隨年齡增長而明顯。口服A酸效果良好,數量少時可用雷射去除。

8.眼瞼黃斑瘤(黃色瘤)

這些位於眼瞼的黃色柔軟斑塊,常見於鼻側內眼角的上眼皮。由脂肪泡沫組織細胞聚積在真皮層內形成,患者通常血脂肪正常,但建議檢測血脂肪。可用冷凍治療或雷射去除。

眼邊生粒粒成因複雜 處理不當可留疤痕

邱足滿強調,眼周小顆粒如息肉、汗管瘤、皮脂腺增生、眼瞼黃斑瘤、小汗腺汗囊瘤及粟粒腫等,均屬真皮層問題;黑色丘疹皮膚病則是表皮增厚;扁平疣為表皮病毒感染,這些問題都無法靠化妝品或保養品解決。

邱足滿提醒,使用雷射去除眼周小顆粒可能會有傷口修復期及暫時性色素沉澱;而對於更深層組織增生的汗管瘤、皮脂腺增生及黃斑瘤,若傷口過深,可能會留下輕微凹陷疤痕。無論如何,眼周小顆粒成因多樣,應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協助,以達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