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近8萬港人患骨質疏鬆 醫生拆解補鈣4大錯誤 忌空肚服用?不宜與魚油並用
醫生提醒服用鈣片4大錯誤
台灣家醫科醫生陳欣湄於社交平台上載影片指出,正確補充鈣質不僅僅是「有食」,還包括攝取的劑量、時間、避免與哪些物質同時攝取,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鈣片。綜合而言,陳醫生提出以下4大重點供大家參考:
1.一次大量服用
在劑量方面,陳醫生強調人體一次最佳吸收的鈣質量約為500毫克;如果單次攝取超過500毫克反而可能無法有效吸收,造成浪費,因此建議即使要攝取超過500亦應該要分多次攝取。
2.空肚服用
第二個重點是「攝取時機」。陳醫生建議補充鈣質最好安排在飯後。因為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而胃酸有助於鈣質的溶解與吸收,因此在飯後服用鈣片能提高吸收效率。
3.與鐵、魚油同時攝取
第三點是注意鈣質的「搭配」;許多人習慣同時服用多種保健品,但鈣質與某些營養素不宜同時攝取。例如鐵劑和高濃度魚油可能與鈣質產生拮抗作用,影響彼此的吸收效率。陳醫生建議服用這類保健品應錯開時間,以免互相干擾。
4.隨意選擇補鈣產品
市面上的鈣片多為複方,陳醫生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留意配方設計,選擇含有協同成分的產品,以進一步提升鈣質補充的整體效益。
本港近8萬人骨質疏鬆 女患者比率遠超男性
據2020年2020年政府統計處數字,2018年香港約有79,300人患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佔62,700人,佔比高近80%遠高於男性。骨質疏鬆症容易引致骨折;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曾指出,百分之十至二十髖骨骨折者會在首年死去,同時有接近70%患者永久失去獨立生活能力,反映骨質疏鬆及長者骨折後果嚴重。
據衞生署資料,鈣質是構造骨骼的元素之一;人體內99%的鈣質存在骨骼及牙齒,其餘1%存在血液及其他細胞組織,負責神經傳遞、肌肉收縮、凝血等生理功能。骨骼同時亦作為身體鈣質的存庫,調節血鈣的水平。
飲食缺鈣風險
- 短暫時間膳食缺少鈣質,一般不會出現症狀。因為身體自動調節,將骨骼的鈣釋放到血液,維持血鈣的水平,使生理功能在穩定的狀態下運作。
- 長期鈣質攝取不足,骨骼的鈣質就會不斷流失,令兒童及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減低成人骨骼的骨質,引致骨質疏鬆症或骨質軟化症。
一般成年人每天所需鈣質
- 一般成年人 : 800 – 1000 毫克
- 懷孕婦女及哺乳媽媽 : 800 – 1000 毫克
- 50歲或以上的成年人 : 800-1300 毫克
如果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你可能需要服用鈣質補充劑。由於過量攝入鈣質可能有損健康;每天從食物加上補充劑攝取的鈣質,不應超過2000毫克;若考慮服用補充劑建議先諮詢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