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哈佛研究揭阿茲海默症預防重點 日常1種營養素有助逆轉 6大類原型食物預防失智
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 大腦鋰含量顯著下降
台灣營養師薛曉晶於其社交平台分享,根據哈佛醫學院團隊今年8月6日發表在《Nature》期刊的研究顯示,「鋰」這種常被認為能穩定情緒的微量元素,實際上對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及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含量顯著下降,這種缺乏可能是疾病早期的關鍵因素。
鋰濃度低下引發連串退化信號
薛曉晶指,鋰不僅是情緒藥物鋰鹽的成分,研究顯示當大腦鋰濃度不足時,可能引發一系列退化信號,包括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磷酸化tau蛋白累積、大腦突觸、軸突及髓鞘喪失等變化,這些都會加速認知衰退,促使阿茲海默症提早發生。
飲食中攝取鋰或有效保護大腦
薛曉晶表示,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補充鋰鹽能顯著逆轉小鼠腦部的病理變化,這意味著維持體內鋰的平衡可能成為未來預防及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策略。更重要的是,鋰雖然是微量元素,但可從日常飲食中獲取。雖然濃度不如藥物劑量高,卻能為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
6大鋰含量較高原型食物
- 全榖雜糧類:燕麥、小麥等
- 豆魚蛋肉類:大豆種子、黃豆、雞蛋、雞胸、雞腿、豬肉、牛肉
- 乳品類:鮮奶酪、乳酪
- 蔬菜類:大蒜、洋蔥、番茄、四季豆
- 水果類:布冧、葡萄、香蕉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花生、杏仁
鋰的天然來源與健康益處
她續指,鋰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地殼和水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人每天會從食物和飲水中攝取少量鋰。研究顯示,長期低劑量的天然鋰攝取可能與情緒穩定及神經保護有關。
10萬港人腦退化 每10名長者1人中招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腦退化症患者數量亦與日俱增。有政策研究估算,香港現時有逾10萬名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約佔本港整體長者人口10%,亦即每10名長者就有1人患有認知障礙症。隨著人口老化加劇,估計至2039年60歲或以上人士當中就有33.3萬人患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症狀
據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而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以下是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常見症狀:
早期(1至2年):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中期(2至5年):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第5年後):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 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樂觀心態有助延緩病情
要減慢衰退和改善記憶,可多做訓練記憶活動,多用記憶提示工具,也可因應情況改善環境規劃。另外,家庭、照顧者溝通方法的配合都是必需的。認知障礙症病人如能擁有正面思想和積極態度,對延緩病情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給病友的溫馨建議:
- 善待自己,常帶笑容
- 以家為本,維持家人溫馨良好關係
- 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 注重均衡飲食和每天做運動
- 保持及擴闊社交網絡,增強與人溝通
- 參加活動,持續學習新事物
- 從成功生活例子中肯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