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糖分 抗癌飲食|每日平均105港人患癌 醫生建議4件事餓死癌細胞 單純戒糖恐致癌細胞轉移

抗癌飲食|每日平均105港人患癌 醫生建議4件事餓死癌細胞 單純戒糖恐致癌細胞轉移

腫瘤及癌症

廣告

坊間經常出現「餓死癌細胞」說法,癌症病人確診後可能會避免攝取糖類甚至白飯,希望能夠藉此消滅癌細胞。有醫生就提醒,儘管的確有研究指低糖飲食能抑制癌細胞生長,但同時亦有可能促使癌細胞轉移至肺部,帶來其他健康問題,認為相對限制飲食,癌症患者更應該強化整體健康,以減低癌細胞轉移風險。

癌細胞「捱餓」易轉移肺部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日前在Facebook發文,引用2025年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細胞》(Cell)的研究,指出低醣飲食雖然能減緩癌細胞的增生速度,但也可能改變體內的免疫環境,活化一種名為HRD1的蛋白質,進而將TRAIL蛋白封裝進外泌體(exosomes),悄然運送至肺部。

張家銘解釋,這些外泌體會干擾肺部原有的免疫平衡,誘導出對癌細胞「相對友善」的巨噬細胞型態(PVR+),並使原本應該對抗癌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逐漸失去戰鬥力。這種情況下,癌細胞容易會將肺部視為下一個落腳點,並在壓力下尋找「新家」,引發癌細胞轉移。

張家銘指出,許多癌症患者認為低醣飲食能「餓死癌細胞」。然而張家銘強調癌細胞其實也是活著的生命體,低醣環境及缺乏葡萄糖雖然能夠能限制癌細胞生長速度,但同時亦會激發其求生意志,另覓其他生存方法。

4大抗癌飲食建議

至於低糖飲食是否對抗癌無效,張家銘強調癌症治療期間的飲食調整不能僅依賴「餓」,並非「不能低醣」而是「不能只靠低醣」;他建議癌症患者飲食應保持均衡,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優質油脂和纖維;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穩定情緒亦有助強化免疫系統,當然重點是要遵循專業的醫療建議,按時接受治療及持續追蹤病情。

香港平均每日105人患癌

根據醫管局資料,香港2021年新增38,462宗癌症新症,男女性分別佔18,943及19,519宗,亦即平均每日約有105名港人確診癌症。

癌腫種類方面,2021年五大最常見癌症依次序為肺癌(15.5%)、大腸癌(15.3%)、乳腺癌(14.5%)、前列腺癌(7.9%)及肝癌(4.6%),合共佔全港癌症新症近58%;此外,2021年共有15,108名港人因癌症離世,其中58%為男性。

美國癌症基金會30款抗癌食物

美國癌症基金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曾選出30種抗癌食材,富含抗氧化物質之餘亦有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降低癌症風險。30款抗癌食材分別為:

蔬果類

  • 椰菜花(對抗大腸癌)
  • 白蘿蔔(對抗大腸癌)
  • 豌豆(對抗大腸癌)
  • 櫛瓜(對抗直腸癌)
  • 菠菜(對抗肺癌)
  • 胡蘿蔔(對抗肺癌)
  • 蘑菇(對抗乳癌)
  • 羽衣甘藍(對抗乳癌)
  • 糙米(對抗肝癌)

堅果類

  • 亞麻籽(對抗乳癌)
  • 合桃(對抗大腸癌)

水果類

  • 蘋果(對抗大腸癌)
  • 西柚(對抗大腸癌)
  • 藍莓(對抗口腔癌)
  • 紅桑子(對抗口腔癌)
  • 黑莓(對抗前列腺癌)
  • 番茄仔(對抗前列腺癌)
  • 西瓜(對抗前列腺癌)
  • 士多啤梨(對抗皮膚癌)
  • 車厘子(對抗直腸癌)
  • 提子(對抗肺癌)
  • 橙(對抗肺癌)
  • 檸檬(對抗子宮頸癌)
  • 木瓜(對抗攝護腺癌)
  • 石榴(對抗乳癌)

辛香料

  • 大蒜(對抗大腸癌)
  • 辣椒(對抗肝癌)
  • 洋葱(對抗咽喉癌)

飲品

  • 咖啡(對抗大腸癌)
  • 茶(對抗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