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13歲女童染乙流不治 專家拆解乙型流感與甲型流感分別 易現嚴重併發症

乙型流感|13歲女童染乙流不治 專家拆解乙型流感與甲型流感分別 易現嚴重併發症

呼吸道疾病
踏入秋季,本港流感個案急升,並出現今年首宗兒童感染流感的死亡個案,一名13歲女童日前感染乙型流感後病逝。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指出,乙型流感的併發症可包括心肌炎、肺炎及腦炎,病情可在短時間內惡化,呼籲家長切勿輕視。他提醒,如小朋友發燒持續一兩日,或出現神志不清、胃口差等異常情況,應盡快求醫及服用抗病毒藥物,以減低重症風險。今次《日日健康》整理乙型流感的重點資料,助大家了解乙流的症狀、併發症、治療與預防方法。

乙型流感目錄

女童現症狀多日 入院四日不治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該名13歲女童就讀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於10月5日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等病徵,症狀持續未退。至10月9日,她在家中暈倒,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隨後轉送香港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臨床診斷為乙型流感併發腦病變、心肌炎及休克,至10月12日不治。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本港正值夏季流感季節,學校爆發個案自9月起大幅上升。自開學以來截至10月10日,涉及學校的流感樣疾病爆發共有337宗,其中包括9宗兒童嚴重個案及1宗死亡,患者年齡介乎3至17歲,當中8人過往健康良好。徐樂堅再次提醒,流感可引起嚴重併發症,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專家:乙流可併發心肌炎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指出,乙型流感的併發症包括心肌炎、肺炎、腦病變等,與甲型流感相比更常見於青少年。他提醒家長,若子女的病徵持續一兩日、出現神志不清或胃口差等情況,必須盡快求醫;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降低病情惡化風險。

乙型流感是甚麼?與甲型流感有何不同?

乙型流感(Influenza B)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與甲型流感同屬主要流感病毒之一。不同於可在人與動物之間傳播、易變異的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主要在人類之間傳播,且病毒變化較少,全球流行的主要分支為「乙型/山形世系」(B/Yamagata)與「乙型/維多利亞世系」(B/Victoria)。

比較項目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常見宿主 野鳥、家禽、豬、人類 人類
傳播途徑 飛沫、接觸 飛沫、接觸
潛伏期 約1–4天 約1–4天
症狀 發燒、咳嗽、頭痛、流鼻水、疲倦、全身痠痛等 發燒、咳嗽、頭痛、流鼻水、疲倦、全身痠痛等

乙型流感的常見症狀

乙型流感的症狀與甲型流感相似,但一般較輕微。然而,部分患者仍會因病毒入侵心臟、腦部或肺部,引發嚴重併發症。常見症狀包括:

  • 發燒
  • 咳嗽、喉嚨痛
  • 頭痛、全身乏力
  • 肌肉或關節疼痛
  • 流鼻水、鼻塞、打噴嚏
  • 氣促、胸口不適

部分兒童患者更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嘔吐或腹瀉。一般而言,病徵會在五至七天內逐漸減退;若持續超過一星期未改善,或出現昏睡、抽搐、呼吸困難等警號,應立即求醫。

乙型流感可引發的併發症

不少人以為乙型流感「冇咁嚴重」,但若延誤治療,病毒同樣可造成嚴重器官損傷。根據臨床紀錄,乙型流感可引致的併發症包括:

  • 肺炎、支氣管炎
  • 中耳炎、鼻竇炎
  • 嘔吐、腹瀉、脫水
  • 心肌炎、腦炎
  • 呼吸衰竭或腎衰竭
  • 敗血症

乙型流感|哪些人屬高危群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下列人士感染流感後較易出現併發症:

  • 65歲或以上長者
  • 5歲以下幼童
  • 孕婦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臟病、哮喘等)
  • BMI40以上人士(重度肥胖)

對於這些群組而言,流感不僅是普通感冒,而是有機會演變成致命疾病的高危感染。

乙型流感的死亡率高嗎?

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指出,流感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介乎3.7%至3.8%;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約有29萬至65萬人因流感併發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雖然乙型流感的傳染性較低,但仍不容忽視。

如何預防乙型流感?

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市民從以下三方面預防流感:

1. 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可減低感染率及併發症風險。由於流感病毒不斷變異,建議每年接種一次。特別是長者、幼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更應優先接種。

2. 維持良好個人衞生

  • 經常以梘液和清水洗手
  •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口鼻
  • 出現病徵時應佩戴口罩、留在家中休息
  •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3. 保持環境清潔與空氣流通

  • 經常清潔及消毒經常接觸的表面(如桌面、玩具)
  • 保持家居通風
  • 用即棄抹巾清潔分泌物或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