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保溫壺|用錯方法洗保溫壺 滾水「爆炸」灼傷女子面 專家拆解成因教正確做法
廣告
近日,河北一名女子因嘗試去除保溫壺中的水垢而遭遇意外。她模仿網上流傳的「白糖加白醋燒開」方法,觀察結果期間保溫壺內滾水卻突然「爆炸」,導致事主臉部大面積灼傷。
用網傳方法洗保溫壺 滾水「爆炸」灼傷女子臉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姓吳女士受訪憶述原打算清理保溫壺內水垢,故參考了網上流傳的做法,將白醋及白糖加水煲滾,然倒入保溫壺中。約1分鐘後,事主湊近離保溫壺約數厘米距離,打算查看水垢去除進度,未料壺內的滾水突然「爆炸」,熱水瞬間噴濺到她的臉上,導致燙傷。
吳女士提醒網友,在參考網上生活技巧時,應該謹慎辨別和操作,以免發生類似的風險。
專家拆解滾水「爆炸」成因
據了解,白醋中的醋酸與水垢中的碳酸鈣、氫氧化鎂等鹼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如果這些氣體在封閉空間中無法及時排出,可能會導致內部壓力急劇上升,從而引發容器破裂或液體噴濺,尤其是當白糖用量過多或加熱時間過長,反應可能更為劇烈。
有專家指出,白糖與白醋混合煮滾後應先靜置約5分鐘,讓液體冷卻,否則產生氣體的速度可能過急,導致沸水噴出。
保溫杯長期不洗易生菌
台灣家醫科醫生陳崇賢曾表示,長期使用保溫瓶而不正確清洗,可能會對健康構成威脅。這是因為保溫瓶的內壁在長時間使用後,可能會出現一種黏滑的物質。
陳崇賢解釋,保溫瓶如未能徹底清洗,其內膽可能會滋生一種稱為生物膜(Biofilm)的黏液。生物膜是由微生物分泌的物質,常附著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並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台灣長庚大學生技系助理教授林美惠在其網誌中提到,生物膜在日常生活中相當普遍,例如在家中的水槽、浴缸和馬桶等地方。生物膜中可能隱藏多種病原菌和微生物,包括致病的腸道細菌,這些細菌污染水質後,可能引發各種腸胃疾病,導致小朋友出現腹痛、腹瀉、發燒和頭痛等症狀。
洗保溫壺正確方法
要安全並有效地清洗保溫壺,專家建議可以用白醋及水,以1:2比例加入水壺,確保水位浸過水垢,然後將容器加熱至沸騰後關閉,靜置2至3小時甚至時間水垢就會自然脫落。另外亦可將適量蘇打粉加入水壺,加入熱水靜置一段時間亦有類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