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隱翅蟲有腐蝕性毒液 可致皮膚潰爛起水泡 隱翅蟲特徵/預防/傷口處理方法一文睇清
隱翅蟲目錄
隱翅蟲體內藏毒液 接觸皮膚可致紅腫起水泡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內地一名女子有睡覺時開燈習慣;早前一日,事主半夜熟睡時感覺到被蚊蟲叮咬,隨手驅趕後繼續入睡,未料翌日醒來源就忽然頸、面及眼周圍又紅又腫並有灼痛感,求醫後相信是拍死隱翅蟲後被其毒液所傷,經過9日治療後傷口仍有大面積脫皮及紅腫,恐怕會留疤「毀容」。

事實上,被隱翅蟲咬傷,甚至因錯誤處理而被其毒液所傷的事例屢見不鮮;有人因不知隱翅蟲特定,發現其停在身體上就直覺用手拍打,導致隱翅蟲體內毒液爆出,令皮膚被灼傷潰爛,甚至有人的眼周受傷,求醫後搽藥膏多日都未能徹底痊癒。
隱翅蟲|隨手拍死可致隱翅蟲皮膚炎
據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簡訊資料,隱翅蟲的成蟲不會叮咬或螫刺其他生物,但其體內的血淋巴含有一種強烈的化學物質岬毒素,能夠令人感到皮膚和眼睛不適。由於許多隱翅蟲屬的昆蟲體內的血淋巴都含有毒素,因此毒素對人造成的傷患稱為隱翅蟲皮膚炎,亦即在皮膚上拍死隱翅蟲而引發的一種特有皮膚炎症。
隱翅蟲|隱翅蟲習性
隱翅蟲的成蟲依靠捕食其他昆蟲維生。牠們在日間很活躍,入夜後會受強光吸引。隱翅蟲會在潮濕的地方單獨產卵,幼蟲會脫殼兩次,然後化為蛹。幼蟲也會捕食其他昆蟲。成蟲可生存數個月,並在這期間完成兩個世代或以上。由於隱翅蟲在潮濕的泥土繁殖,因此可能有大量隱翅蟲居於戶外,捕食素食性的昆蟲。
隱翅蟲|毒液可致二級化學灼傷 紅腫可維持3個星期
有醫生指出,隱翅蟲的毒液含腐蝕性物質,接觸人體皮膚後可帶來腐蝕性傷害,相當於二級化學反應的灼傷,如未獲正確處理,有毒汁液會溶解蛋白質及脂肪,繼而進入真皮層造成更大傷害,導致皮膚發炎、起水泡,甚至潰爛。
皮膚接觸蟲體而沾有岬毒素後,毒素可能會擴散至皮膚其他範圍。皮膚沾到岬毒素後不會即時引起不適,不過在12至36個小時內皮膚就會開始出現紅疹,並長出水泡,有關不適的症狀(如結痂或脫皮)可以持續2、3個星期。
隱翅蟲|辨認及驅趕方法
隱翅蟲的體形細長,鞘翅極短,其顏色比其他盪甲更為鮮艷,鞘翅呈金屬藍色或綠色,胸背板和腹部基節則為鮮橙色或鮮紅色。如發現隱翅蟲停留在皮膚之上,專家建議以以下2種方法對付:
- 用手指輕輕彈走,或用物件撥開。
- 一般驅蚊劑亦具驅走隱翅蟲等昆蟲之效果,亦可使用含有香茅、尤加利等成份的天然驅蚊劑。
隱翅蟲|灼傷時處理方法
一旦不慎被隱翅蟲的體液所傷,醫生建議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接觸體液的部位,再用冷敷方法紓緩皮膚不適位置;如情況未有改善,須盡快求醫;沾上隱翅蟲體液的手亦不應再接觸身體其他部位,以免毒液感染其他部位。
隱翅蟲|防治隱翅蟲3大重點
有滅蟲專家指出,夏天是隱翅蟲生長「旺季」,牠們大多出沒於郊外及公園,一般而言較少在市區出沒,但由於牠同時有趨光性,喜歡靠近光源,故住所附近如有較多植物,則隱翅蟲有機會被燈光吸引而進入室內。
- 如有需要,可將所有門戶關閉,並在門窗裝設紗網,減少隱翅蟲進入室內機會。
- 由於隱翅蟲可能會棲息在草木茂盛的地方,因此應清除居所內或在其四周過多的植物。
- 如發現有隱翅蟲出沒,應以殺蟲劑(除蟲菊酯)殺滅,然後將蟲屍掃除移走。緊記隱翅蟲不論生死也能引起不適症狀,因此應避免用手直接碰觸隱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