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資深演員林尚武心臟病發離世 專科醫生拆解心臟病迷思 必戒6大壞習慣久坐屬高危
加入TVB七年參演超過40部劇集
林尚武在加入TVB後的七年間參演超過40部劇集,當中包括《月兒彎彎照九州》的攝影師光叔、《人在邊緣》的韋律師、《同居三人組》的萬國定、《蜀山奇俠之仙侶奇緣》的無塵真人、《武尊少林》的康熙、《壹號皇庭II》的盧主控、94年版《射鵰英雄傳》的丘處機、《壹號皇庭III》的鮑思全等角色。1996年,他選擇離開無綫電視。

多年前確診鼻咽癌退居幕後
林尚武的演藝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他曾透露母親因鼻咽癌去世,而他自己也在1994年被診斷出患有鼻咽癌。康復後他退居幕後,但仍需定期覆診。雖然他對演戲仍有濃厚興趣,但由於健康問題,他無法再參與演出,甚至因口齒不清而無法從事教學工作,轉而專注於文稿創作、作曲及填詞。

鼻咽癌的治療對林尚武的頸神經造成影響,化療後他出現口齒不清的情況。2004年,他因感冒菌入侵耳朵導致右耳失聰,2009年又患上嚴重偏頭痛,最終被迫解散自己創立的「如林服務社」劇團。經歷了十個月的又聾又啞生活後,他在2013年獲得「十大再生勇士」頒發的傑出生命獎。
離開TVB後甚少露面
自1996年離開TVB後,林尚武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2017年,他曾在北角新光戲院出席舞台劇《小城風光》的浸大籌款特別場分享會,當時他身形消瘦,並需佩戴助聽器。近年來,他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詩詞,並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人生哲理。
每年約7,200港人死於心臟病
心臟病是本港第三大致命疾病,每年約7,200人死於心臟病,超過八成猝死個案與心臟問題有關。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文灝接受《日日健康》醫聊室訪問時曾指出,心臟病容易與心臟衰竭混淆;事實上,心臟衰竭是多種嚴重心臟病(如主動脈瓣反流、冠心病或遺傳性病變)惡化後的結果,同時心臟病患者不宜做運動亦屬普遍誤解之一。
心臟病患者不可以做運動?
黃醫生指要視乎心臟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論。他以心瓣疾病為例,如果確診嚴重心瓣疾病,一般會建議避免做過於劇烈的運動,不過一般輕量運動是可以接受的,病人可詳細諮詢醫生哪些運動合適。
怕食藥有副作用,靠飲食能否改善心臟病?
不少人怕食藥,選擇只靠飲食養生,黃醫生指出,「飲食控制可以降低患病風險,但不能代替藥物」,如已確診的心臟病,單靠飲食難以痊癒;至於良好飲食能預防血管疾病,因此應避免高糖、高脂、高鹽飲食,做適量運動。
心臟病的多種徵兆
心臟病的發作徵兆有很多種,包括心絞痛(胸口感覺被重壓)、心悸、胸痛、頭暈、呼吸困難、急促、疲累、下肢腫脹、心跳不規律(心律不整)以及頸部、下巴、手臂、背部或腹部疼痛等。然而,並非每個心臟病患者,皆會發生以上癥狀。
預防心臟病6大壞習慣必戒
1.戒高鹽高脂飲食
不少人因工作繁忙而經常進食快餐,但這類食物普遍高油、高鹽、高糖、低纖維,容易引致膽固醇積聚,增加動脈硬化及冠心病風險。宜多攝取蔬果、全穀類、低脂蛋白質食物,減少紅肉及加工食品的比例,有助心血管健康。
2.忌久坐不動
長時間缺乏運動會減弱心肺功能、增加肥胖與三高風險,是誘發心臟病的潛在因素。建議每星期進行最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步行、游泳或騎單車,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及調節血壓。
3.忌高壓生活、長期精神緊張
慢性壓力會令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長遠損害心臟健康。應主動管理壓力來源,例如安排足夠休息、進行深呼吸或正念練習、與可信賴人士傾訴,提升心理韌性。
4.忌經常熬夜
睡眠不足會干擾荷爾蒙分泌,影響免疫功能與心血管修復,長期更會增加猝死、心律不整及高血壓風險。建議每晚保持7至8小時的高質素睡眠,避免深夜使用電子產品及過量攝取咖啡因。
5.忌吸煙
吸煙會加速血管老化與硬化,促使血栓形成,顯著提高心臟病與中風風險。戒煙後心血管健康可逐步改善,與非吸煙者的風險差距亦會逐漸收窄。
6.忌高糖飲料
高糖飲品(如汽水、能量飲品)會促使血糖波動、提高三酸甘油脂水平,增加代謝綜合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用清水、淡茶或低糖飲品代替,減低額外糖分攝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