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藥未見效?頑固性高血壓3大迷思拆解 RDN微創手術助降血壓
迷思一:為何有患者長期服降血壓藥,血壓仍未能降至理想水平?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陳杰醫生指出,其中九成以上屬於原發性,與家族遺傳有關;約10%則屬於繼發性,與其他疾病有關,例如腎血管狹窄、腎上腺腫瘤、主動脈狹窄及內分泌失調等,慢性腎病亦是其中一個常見原因。

臨床上如懷疑為「難治性高血壓」,陳杰醫生指必須先排除繼發性因素,找出引起血壓升高的根源,如果無明確原因,便屬原發性高血壓。然而,有些原發性個案同樣難以控制,即使患者服用三種或以上降血壓藥,血壓仍未達治療目標(130/80 mmHg 以下),便屬「難治性」或「頑固性」高血壓。
迷思二:如藥物也無法控制,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有何選擇?
「治療高血壓,生活習慣同樣重要。」陳醫生提醒,患者應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包括減少鹽分攝取,規律運動,例如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週最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以及保持理想體重及充足休息;另外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低鈉高鉀食物,例如無鹽無糖的堅果、蔬果及生菜,亦有助穩定血壓。
若生活調整後血壓仍未改善,醫生會考慮加強藥物治療,使用不同類型的降壓藥以加強控制。陳醫生解釋:「血壓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活動所影響,腎臟動脈附近有豐富的交感神經網絡,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連。當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時,會刺激腎上腺分泌荷爾蒙,令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亦令身體儲留過多鹽分與水分,進一步影響血壓控制。」針對這類頑固性個案,現時醫學界已有新選擇——「腎交感神經消融手術」(RDN)。

陳杰醫生稱,該手術屬微創介入性治療,過程類似心導管手術。醫生會在病人大腿腹股溝的股動脈穿刺導管,經導絲引導進入腎動脈分支。導管末端設有四個金屬電極,透過環狀射頻能量進行「消融」,以阻斷腎動脈周邊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

整個手術需約一個半小時,患者通常只需住院一晚,翌日即可出院,且手術傷口細小,恢復期短,而通過消融腎交感神經,可有效降低血壓,改善長期控制效果。
迷思三:RDN對治療高血壓長期效果如何?
陳杰醫生指出,全球多項臨床研究顯示,腎交感神經消融手術安全且有效,三年追蹤數據顯示,沒有明顯的不良事件或者嚴重的手術併發症。研究結果指出,患者術後三年期間,平均血壓可進一步下降約9 mmHg,「不要小看降低九度或十度的血壓,因為研究顯示,每降低十度的血壓,患者的心臟病風險可降低兩成多,中風風險可降低約三成。」
腎交感神經消融手術現已在全球及香港廣泛應用,陳醫生指這項手術屬一次性治療,但能帶來長期穩定的降壓效果,而手術的嚴重併發症(如腎功能衰竭或腎血管損傷)極為罕見。若患者長期服藥仍未達標、血壓持續高於140/90 mmHg,並符合腎功能要求(肌酐清除率高於40),便屬合適的手術指徵,患者可諮詢心臟科醫生的專業意見。
以上內容僅作公眾教育用途,並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如有疑問,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以尋求適切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