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爆黑雨警告誕生秘聞 認為「環保L」標籤是一種認同
林超英自爆黑雨警告誕生秘聞
現時深入民心的三色暴雨警告信號,原來誕生於1992年。林超英憶述,當時他擔任高級科學主任,有感於舊有的「水浸警告」名字「不夠威風」,警示作用不足,於是向時任台長提議改用顏色分級。他透露當初的構想是「黑雨就一年出一次,紅雨就一年出三次左右,黃雨就一年十次左右」,希望黑雨的嚴重程度能貼近八號風球。他更藉此澄清一大誤解,指黑雨的原意並非叫人放工,關鍵在於「停留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在短時間強降雨期間移動造成危險。
解釋極端天氣海綿效應
對於近年黑雨頻繁出現,遠超「一年一次」的設計初衷,林超英直言:「其實世界真的變了。」他以「海綿效應」生動解釋,全球暖化令空氣溫度上升,能容納更多水氣,一旦觸發降雨,雨量便會像擠壓海綿般傾盆而下。同時,因「對流」現象增強,降雨範圍會縮小,導致雨勢更集中猛烈。他指出,天文台的一小時最高雨量紀錄已由他入行時約100毫米,增至現時迫近150毫米,警告未來世界將面臨更多「集中而勁的雨」。
斬釘截鐵否認掛波要問李嘉誠
對於坊間一直流傳,天文台發出颱風警告時需要考慮經濟效益,甚至要「問準李嘉誠」,林超英斷言:「一定是假的。在我任內,民間沒有人打電話找我,政府也沒有人打電話找我。」他強調天文台的決策三大原則是以科學為基礎、以服務為目的、以人民的生命為第一考慮,從不考慮股市等因素。他更直斥「貨櫃碼頭朋友有預先通知」的說法「絕對吹水」,並解釋現時提早預告改發八號風球,是為了避免大量市民同一時間湧入地鐵站造成危險。
回應「環保L」標籤:我當娛樂
林超英向來以身體力行推廣環保聞名,不開冷氣的生活方式更為他贏得「環保鬥士」的美譽。但同時亦有人為他貼上帶有嘲諷意味的「環保L」標籤。面對這些調侃,他非但沒有動氣,反而以幽默態度回應,將「環保L」重新解讀為「環保Leader」。他笑言:「我當娛樂,真的當一種娛樂。」他認為,即使有人喜歡唱反調,他們的言論某程度上也間接助長了環保訊息的傳播。更妙的是,他巧妙地重新定義這標籤:「環保L,環保Leader,ok,冇所謂。」林超英坦言,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認同。
感謝同行者支持
林超英強調,自己並非為環保而刻意「死撐」,不開冷氣純粹是不想地球變得更熱,令遠方有人因自己的行為而受到更大傷害。他坦言自己也怕熱,並非完全不受高溫影響:「我都覺得熱,不過一身濕嘅時候,蒸發散熱。」他重申自己的原則是務實而非極端:「如果我受不了,我一定開冷氣,我不會死撐開空調,因為去到某個度數,尤其是我們歲數開始長,自己不知道冷熱,很容易出事。」他更分享,現在外出時經常遇到同樣不開冷氣的「同行者」,彼此心領神會,這份支持對他而言相當重要。
公開降溫秘訣
他亦大方分享在酷熱天氣下不開冷氣的科學方法,他指出香港天氣「濕熱」,汗水難以蒸發,因此感覺更熱。他的秘訣首先是白天用窗簾擋住陽光,其次是保持空氣流通,即使是劏房,只要安裝兩部抽氣扇製造氣流即可。他特別推薦使用一把約六英吋的USB風扇對著自己吹,並引用科學文章指:「你一買起,製造一個溫柔的氣流,有科學文章說,你的感覺會降低成4度。」他解釋這能加速汗水蒸發,即使室溫三十度,體感也能降至二十六度。
網民一面倒激讚內容有營養
林超英的訪問播出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紛紛留言大讚。有網友表示:「好鐘意林超英,以前啲高官真係真材實料,知道自己做緊啲乜,而且熱愛自己工作」、「言談間都聽得出林超英係有真材實料既人,講野唔會口窒窒,轉數快,唔會講到OVER哂太學術性。」 不少人欣賞他能將複雜科學簡單化:「林超英真係好適合教書,知識豐富,但又可以用好淺白嘅道理教識人,講嘢又風趣。」更有網友被他的熱誠感染:「完全感受到佢的熱情,超Pro」、「超英哥好有趣,魔性嘅笑聲好治癒,好欣賞佢身體力行推廣環保,佢真係影響到我開少咗冷氣。」其中一句「唔講以為佢係風扇打手😂笑死」的評論,更道出了他風趣貼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