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菜單|谷德昭喜見懷舊點心重現眼前 94歲老闆手作蒸籠最後一人
谷德昭主持《消失菜單》 尋味懷舊點心文化
首集《蒸籠與點心》走進深水埗老字號茶樓「中央飯店」,由嘉賓黃妙英、陳貞娥、駱偉軍、呂明、呂樂觀陪同,一起品嚐燒腩卷、鵪鶉蛋燒賣、大包等懷舊點心。香港人今時今日飲茶大多數是掃描QR Code來落單,有點心紙的已經算是比較懷舊,但原來香港仍然有一間推著點心車叫賣的舊式茶樓。

谷德昭喜見燒腩卷仍有售
「中央飯店」這裡不單止有齊舊時所見的5款點心車,就連很多新式酒樓已不見踪影的大包、鵪鶉蛋燒賣,以及連谷德昭也自稱未見過的燒腩卷也仍然有售。據點心師傅所講:「一個大包整出嚟起碼有成斤重,每日都係賣出10零個,因為好蝦人食,一個大包要成3、4個人先食得晒,嚟飲茶嗰啲都係一盅兩件,而且蒸一個大包要成20分鐘,啲客人都唔等啦。」至於燒腩卷就每逢冬天秋風起時便要讓位給臘腸卷,因為點心車位置不多,所以不能樣樣也做。不過無論是哪一款,只要是蒸籠出的點心,蒸籠也是靈魂之一。
94歲老闆手作蒸籠最後一人
今年94歲的呂明(明叔)70年代開設蒸籠廠,回想當年酒樓和飲食業興旺,蒸籠需求量多,明叔笑言:「嗰陣時啲生意唔憂做,多啲嚟密啲手,少啲嚟啱啱夠!」對五金同樣熟悉的明叔,更加研發出鋼竹混合蒸籠,將舊式蒸籠取長補短,把易爛的部位用鋼材取代,令蒸籠更耐用,一度在香港的市佔率達到8成,就連英國、美國、加拿大也有用明叔的蒸籠。高峰時期,明叔一日可以完成2、3百個蒸籠,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明叔現在每日只會做3、40個,做蒸籠已當成生活寄托。明叔更明言:「冇㗎喇!香港係我整㗎咋,我走咗都冇人做㗎喇!我啲仔都唔會做㗎喇 !都搵唔到食嘅,最現實㗎喇!只有做買賣㗎咋!」
網民留言表示期待:期待谷導做嘅節目
預告片公開後,已引來不少網民熱烈回應,紛紛留言表示期待谷德昭的新作:「谷導終於有新節目啦,等咗好耐!」、「阿谷做節目一向有保證,必屬佳品」、「終於有嘢補空檔,呢排冇咗《爆谷一週》,星期六晚8:30冇節目睇好悶」、「谷導+快將失傳嘅香港味道=必睇之選!」

消失味道引發共鳴 「冷糕」從澳門找回來
《消失的菜單》秉承谷德昭一貫以來對本土文化的關注,節目深入探討香港街頭味道的演變與流失。隨著港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像「菲林」芝麻卷、潮州冷糕等傳統甜品逐漸在本地絕跡,反而在澳門等地得以保留,例如澳門的吳廷記仍有售賣冷糕。節目以15集形式呈現不同消失中的地道菜式,重現舊日製作方法與味道,讓觀眾在螢幕前感受一場味覺回憶之旅,亦引發對香港飲食傳承的深層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