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癩急救】突然出風癩又痕又腫?中醫教你5大即時止痕方法預防及食療全攻略
【風癩急救】突然出風癩又痕又腫目錄
風癩的類型:
要有效應對風癩,首先要了解其類型。風癩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病程和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急性風癩
急性風癩發作突然,來得快也去得快。風團通常在數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整個病程一般在數天到兩星期內痊癒。其成因通常較為明確,可能與接觸或進食特定致敏原有關,例如海鮮、花生、藥物或受到昆蟲叮咬等。
慢性風癩
若風癩反覆發作,持續超過三個月,便屬於慢性風癩。慢性風癩的成因較為複雜,往往與個人體質及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中醫認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或情緒不穩都可能誘發。患者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與之對抗,病情時好時壞,對生活造成長期影響。
風癩的成因:
中醫學認為,風癩的根本原因是「風邪」侵襲,但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演變成不同的證型。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型,對選擇正確的風癩急救及治療方法至關重要。註冊中醫師翁焯軒指出,臨床上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風熱型
此類型相當於急性風癩,因風熱之邪侵襲人體。當身體正氣不足以將邪氣排出時,風熱便會鬱於皮表,形成風癩。其特點是風團顏色鮮紅,伴有灼熱感,每當遇到熱的環境或進食辛辣燥熱食物後,痕癢和紅腫會加劇。
風寒型
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導致經脈氣血運行不暢,鬱於肌膚而發病。此類風癩的風團顏色偏淡白或與膚色相近,遇冷或吹風後症狀會明顯加重,但保暖後則有所舒緩。這與西醫所說的「寒冷性蕁麻疹」相似。
血虛風燥型
這是引致慢性風癩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由於風癩反覆發作,久病耗傷陰血,導致血虛。中醫理論有云「血虛生風」,肌膚失於濡養,變得乾燥,內風隨之而生,導致風癩纏綿不癒。此類患者的皮膚通常較乾燥,風團發作時間不定,且多在晚間加劇。
濕困胃腸型
此類型在香港濕熱的環境下十分常見,亦是慢性風癩的另一主因。患者多有脾胃功能失調的問題,體內濕氣重,影響腸胃運化。風團顏色較淡,常在勞累後加重。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這可能與「組織胺不耐症」有關,即身體缺乏足夠的DAO酵素去分解食物中的組織胺,導致組織胺在體內累積,引發過敏症狀。
風癩的症狀:
風癩的症狀雖然主要表現在皮膚,但其表現形式多樣,及時識別有助於採取正確的急救措施。
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隆起的風團
這是風癩最典型的症狀。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隆起斑塊,稱為「風團」。顏色可為鮮紅色(風熱型)或淡白色(風寒型),邊界清晰,摸上去有實質感。
皮膚瘙癢
劇烈的瘙癢是風癩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症狀。患者往往會忍不住搔抓,但搔抓會刺激皮膚釋放更多組織胺,導致「越抓越癢」,甚至抓損皮膚,增加感染風險。
皮膚灼熱感
尤其在風熱型風癩中,患處除了痕癢,還會伴隨明顯的灼熱感。此外,值得警惕的是,若風團出現在喉嚨黏膜,可能引致喉頭水腫,造成呼吸困難,這屬於急症,必須立即求醫。
風癩的預防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對於容易出風癩的人士,調整生活習慣是減少發作的關鍵。
注意飲食調理
體質與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多攝取新鮮蔬果,如番茄、蘋果、葡萄等,補充維他命C和B群,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應盡量避免辛辣、油炸、含人工添加劑及高組織胺的食物。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乾爽,勤換床單被鋪,可減少塵蟎等致敏原。洗澡後可適當塗抹潤膚露,保持皮膚濕潤,避免因乾燥而誘發痕癢。
避免接觸致敏原
留意並記錄可能引發風癩的物質,如特定食物、藥物、化妝品或衣物材質。換季時,應將長時間存放在衣櫃的衣物清洗並在陽光下晾曬後再穿著。
調節情緒和壓力
情緒波動和精神壓力是誘發慢性風癩的重要因素。學習放鬆心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有助於穩定免疫系統,減少風癩發作。
風癩的急救止痕方法:
當風癩突然發作,痕癢難當時,以下幾招「風癩急救法」能助你即時舒緩不適。
輕輕拍打患處
切記!痕癢時絕對不能搔抓。搔抓會令皮下血管擴張,釋放更多致敏物質,令風團範圍擴大,痕癢加劇。此時,可以嘗試用手掌輕輕拍打患處,以分散注意力,暫時舒緩痕癢感。
冷敷
對於風熱型或一般急性風癩,冷敷是極為有效的物理性「風癩急救止痕」方法。用乾淨的毛巾包裹冰袋,敷在患處約10分鐘,可以令血管收縮,減輕紅腫、灼熱和痕癢感。但需注意,若是風寒型風癩,則應避免冷敷,反而需要保暖,例如喝杯熱飲或多穿衣服。
使用中藥外洗方
註冊中醫師郭志華博士推薦了一款外洗方,有助疏風清熱、化濕止癢。在家也可嘗試,作為風癩急救的輔助方法。
- 風癩外洗藥方:
- 材料: 地膚子50克、紫草50克、荊芥穗50克、藿香葉50克。
- 做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去渣後取藥液,待溫度適中時,用毛巾蘸取藥液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鐘。
服用抗組胺藥物
若痕癢嚴重,可考慮服用非處方的抗組織胺藥物,能有效壓制過敏反應。不過,服用任何藥物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確保用藥安全。
風癩的治療方法:
急救只能治標,要徹底改善風癩,還需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
中醫內服藥物治療
中醫治療風癩強調辨證論治,改善體質。急性期以祛風、清熱、化濕為主;慢性期則重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以養血滋陰、扶正固本為原則,常用藥物包括荊芥、防風、蟬蛻等。
中醫外用藥物治療
除了上述的外洗方,市面上亦有一些含有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等止癢中藥成分的藥膏,能幫助舒緩局部症狀,並有抗菌作用,預防抓損後感染。
針灸治療
針灸能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和平衡免疫系統,對於治療頑固的慢性風癩有良好效果。
西醫藥物治療
西醫主要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控制症狀。對於嚴重或頑固的個案,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風癩的飲食注意事項:
「病從口入」,風癩患者的飲食戒口尤其重要,能直接影響病情。
避免高組織胺食物
對於濕困胃腸型或組織胺不耐的患者,應避免或減少攝取高組織胺食物,如酒精、芝士、煙肉、沙樂美腸、茄子、番茄、貝殼類海產、朱古力及發酵食品(如酸菜)。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蒜、韭菜、煎炸食物等性質辛熱,容易助長風熱,加劇痕癢,風熱型及血虛風燥型患者應忌食。另外,牛、鵝、羊、榴槤、荔枝等也屬於「發物」,容易誘發過敏。
多食用新鮮蔬果
多吃新鮮蔬果有助增強抵抗力。另外,中醫建議可飲用陳皮水,因陳皮有抗組織胺作用;濕氣重者可飲用薏米水,有助健脾利濕,改善腸胃功能。
風癩會傳染嗎?
不會。風癩(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的過敏反應,由身體免疫系統對致敏原或內在因素作出反應而引起,並非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因此完全沒有傳染性。
風癩需要多久才能痊癒?
這取決於是急性還是慢性風癩。急性風癩通常在數天至兩星期內會痊癒。而慢性風癩則會反覆發作,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亦有約三至五成患者的病情會於一年內自行緩解。
如何分辨風癩和其他皮膚病?
風癩最獨特的特徵是其「來去如風」。皮膚上隆起的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甚至數小時內就會自行消退,並且不留下任何疤痕或痕跡。而濕疹、牛皮癬等其他皮膚病的皮損則會持續存在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