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北上注意|內地1個月增2萬宗確診 醫生拆解新冠5大新病徵 發燒非主流1部位痕癢屬警號

北上注意|內地月增2萬宗新冠確診 變種病毒5大新病徵 發燒非主流1部位痕癢屬警號

生活健康

廣告

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本港在過去4星期錄得81宗新冠嚴重個案,當中涉及30宗死亡個案。有醫生指出,新冠病毒在今年出現顯著變化,患者感染後發燒的比例下降至不足4成,但同時更已出現微細徵狀,容易令人與普遍感冒或腸胃炎混淆,嚴重情況甚至是肺部「白化」仍不自知。

變種新冠病毒更易傳播 病徵輕微可致「肺花」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生黃軒於Facebook發文指,新冠病毒近期演變出幾大特徵,如傳播更易、逃避更強、症狀更輕。其中新型變異株如KP.2、JN.1、XBB等「FLiRT 家族」比舊有病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即使曾感染過新冠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再次「中招」。這些變異株的症狀類似於感冒或腸胃炎,但肺部卻可能出現「毛玻璃」病變,增加診斷難度。

識別新冠變異株5大警號

黃醫生提醒,當前的新冠變異株「極其低調」,常常不會引發發燒而悄然入侵人體。要識別這些變異株,他建議要留意以下5大警號:

1. 腹瀉

容易被誤認為是食物中毒

2. 全身乏力

易被當成捱夜後疲勞

3. 頭痛

可能被誤解為長時間用眼過度

4. 喉嚨輕微乾癢

並非劇痛,易被忽略

5. 嗅覺變鈍

需仔細注意才能察覺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

現3種情況應即就醫

若出現上述疑似症狀,黃醫生建議先觀察48小時,若症狀加重如出現呼吸急促、腹瀉不止或持續頭痛,就應該立即就醫。如情況未有惡化亦不應掉以輕心,建議要減少外出、多休息、在家自我隔離。若需前往高風險場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升降機或醫院等人多的地方,佩戴口罩仍是最佳選擇。

內地月增2萬宗確診

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通報,4月廣東省內新冠病毒感染發病數為23,188宗,較3月的3548宗激增近2萬宗;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中心)2025年第一季資料顯示,只有約39%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初診時有發燒;相對而言,出現腹瀉(43%)、頭痛(41%)和輕微喉嚨痛(40%)的情況更為常見;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今日(23日)指出,中心認為新冠已成為一種有周期性的風土病,本地及全球其他地區的流行病學數據皆顯示,一般每隔約半年至九個月會經歷一次新冠活躍周期。

徐樂堅續指,本港今年4月起錄得的新冠個案顯著上升;距離對上一次在去年七至八月期間出現的上升已超過半年,情況屬預期之內亦未見異常。徐樂堅表示,一般而言普通市民感染新冠病毒的徵狀大多較為輕微,類似其他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市民無須過份擔心,但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和幼童、有長期病患及免疫力弱的人士)出現嚴重徵狀的機會較大,認為接種新冠疫苗對保護高風險人群至為重要。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