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 膽石 日常飲食|40歲女斷食減肥 不吃早餐致生膽石 醫生警告:早餐越遲越高危

日常飲食|40歲女斷食減肥 不吃早餐致生膽石 醫生警告:早餐越遲越高危

生活健康

廣告

坊間存在不少「斷食減肥法」,然而間歇性斷食其實亦可帶來健康風險。一名40多歲女子為減肥而選擇不食早餐,卻於身體檢查中發現膽囊內出現結石。有醫生就解釋,不吃早餐有機會令膽汁長時間滯留膽囊,日積月累之下容易形容結石,同時每日第一餐的進食時間越遲,風險亦越高。

飲食健康身形標準 40歲女身體檢查揭生膽石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病例指,該位40多歲女子氣色理想、身形標準;她多年來實行間歇性斷食,習慣不吃早餐,每日第一餐會等到中午才進食,以為有助清空腸胃、啟動燃脂。直到早前事主主動做身體檢查,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後揭發其膽囊內出現一粒2.3厘米的膽結石。

不食早餐 膽汁積聚可變膽石

事主自問生活習慣及飲食健康,對生膽石一事甚為驚訝。劉博仁解釋指肝臟每天會產生膽汁,並透過膽管儲存在膽囊中,進食時就釋放膽汁以幫助分解脂肪。如果早上不進食,膽汁就會滯留在膽囊並逐漸變得濃稠,膽固醇濃度同時升高,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結晶,並進一步變成膽石。

9點後食早餐 生膽石風險高近5成

劉博仁又引述去年一篇刊登於國際期刊的研究,當中分析美國超過6500名成年人資料,發現早餐越遲食,膽結石風險亦越高,尤其是早上9點後才進食的人,患膽結石的機率高出49%;每延遲一小時進食風險再增加5%。故此劉博仁認為,間歇性斷食的同時如忽略膽囊健康,可能反而增加結石風險。

飲食纖維不足亦屬膽石成因

劉博仁指除了不吃早餐外,膽結石的風險因素還包括長期高油低纖維飲食。即使飲食健康,但若少油且缺乏足夠膳食纖維,長時間空肚有可能令膽囊無法正常排空,增加結石風險。此外,體重過重或快速減重、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有膽結石家族史、多次懷孕的女性也需注意。

要預防膽石,劉博仁建議日常飲食中應注重纖維及水分攝取,除有助膽囊健康外亦可促進整體消化系統正常運作。

關鍵詞
斷食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