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陷阱|可致爛面損神經系統 淘寶9成洗面巾含有毒化學物 內媒教睇1個字拆穿真偽
據內地《央視網》報道,央視網早前委託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針對市面上熱銷的23款洗面巾進行化學殘留測試。結果發現多達21款標榜「植物纖維」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產品,其實質主要成分均為黏膠纖維,且全部檢出二硫化碳殘留;僅得2款明確標示「100%全棉」的產品未有檢出。
產品名稱「一字之差」暗藏中毒風險
產品品質問題的根源其實來自名稱的「一字之差」:即「棉」(Cotton)與「綿」(Soft/Spongy)之別。報道指,貨架上的產品包裝雪白,清一色印著「天然親膚」、「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宣傳字眼,令「全棉洗面巾」與「綿柔巾」在外觀上幾無二致。但這看似細微的用字差異背後,安全風險卻相差極遠,其中前者的「棉」是天然安全的物品,後者(綿)卻隨時是暗藏化學風險的陷阱。
「棉」不同「綿」 後者可含有毒溶劑
報道解釋,真正的「棉柔巾」核心優勢在於「天然」;其原料採用100%棉花,配合水刺工藝,以高壓水流化作「水針」,將棉花纖維緊密交織成巾。這種物理加工過程毋須額外添加化學黏合劑,成品具備良好的透氣性、吸水性及親膚性,且天然安全、無異味、無刺激。

相反,名字相近的「綿柔巾」,其「柔」並非來自棉花,而是化學纖維的特性。這類產品多以聚酯纖維、黏膠纖維等化纖為原料。雖然表面摸上手有「綿軟」質感,但生產過程卻暗藏隱患。在從竹子、木材等天然材料萃取纖維的過程中,需大量使用二硫化碳、硫酸等有毒化學試劑。若生產線上的漂洗工序不夠徹底,這些有毒溶劑便會殘留在巾身,令日常用品變成「帶毒」兇器。
二硫化碳侵蝕肌膚 嚴重恐傷神經系統
《央視》提醒,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洗面巾作為每日頻繁接觸面部的用品,安全性不容忽視。長期使用含有化學殘留的洗面巾可以帶來以下3大風險:
1.損害皮膚屏障
即使是非敏感肌,長期接觸亦會對皮膚屏障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一旦屏障受損,鎖水能力下降會加劇水分流失,令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同時對外界刺激的防禦力大打折扣,更易受細菌、病毒侵襲,引發各種皮膚炎症。
2.引發神經毒性
二硫化碳等化學物質若經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可能對神經系統產生毒性影響,引致頭暈、頭痛、疲倦等不適症狀。
3.誘發過敏反應
對於敏感肌一族,皮膚本身較脆弱,對這類問題產品的耐受性極低,極易引發刺痛、痕癢、紅腫等過敏反應,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