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尖 降血糖 降血糖|研究:「踮腳尖」助降血糖 飯後10分鐘血糖升幅降5成 簡單易做 附7大飲食習慣日常控糖

降血糖|研究:「踮腳尖」助降血糖 飯後10分鐘血糖升幅降5成 簡單易做 附7大飲食習慣日常控糖

生活健康

廣告

飯後10分鐘血糖升幅降5成

飯後血糖急升不只讓人昏昏欲睡,更會增加脂肪囤積與代謝負擔。若能在餐後維持血糖平穩,不僅減少胰島素分泌,也能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控糖革命》作者 Jessie 實測指出,飯後做約10分鐘的「踮腳尖運動」,血糖上升幅度由+60 mg/dL降至+30 mg/dL,血糖回復時間縮短近1小時。

美國休士頓大學的研究(刊於《iScience》期刊)同樣發現,受試者在坐姿進行踮腳尖運動(比目魚肌啟動運動)時,餐後血糖波動下降約 50%,胰島素需求亦大幅減少。

激活比目魚肌促循環穩血糖

踮腳尖能降血糖的核心,在於小腿深處的「比目魚肌」。這條肌肉擁有約88%的慢肌纖維,能長時間燃燒能量,直接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脂肪,不依賴糖原供應。這種特性使其成為人體的「代謝引擎」,能持續將多餘血糖輸送進肌肉細胞,繞過胰島素途徑,減輕胰腺負擔。持續啟動比目魚肌,能穩定血糖、促進循環,甚至改善胰島素阻抗。

坐著進行「踮腳尖」運動,無需站立或器材,10分鐘即可幫助血糖回落。

「踮腳尖運動」訓練步驟

1.坐姿準備

坐於穩固椅上,雙腳平放地面,膝蓋彎曲約90度,後背自然挺直。

2.重複訓練

  • 保持前腳掌貼地,慢慢抬起腳後跟到最高點,停留1秒後再緩緩放下。
  • 感受到小腿後側肌群的輕微酸脹,而非大腿緊繃。
  • 維持每分鐘約8至12次,連續進行10分鐘。
踮腳尖 降血糖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

7大飲食習慣日常控糖

良好的飲食習慣能穩定血糖、提升代謝效率,搭配運動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1.確保營養均衡

飲食多樣化、增加水果、蔬菜與全穀物攝取,能預防血糖不穩與身體虛弱。研究指出,均衡營養有助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2.限制高糖攝入

長期高糖飲食會導致血糖持續偏高,增加體重與疲勞感,也使注意力下降。

3.選擇低GI食物

低GI食物讓血糖上升更平緩。掌握低GI食物的四大原則——高纖維量、低精緻化、高含酸量與短時間烹調,即可穩定血糖。

4.增加膳食纖維

女性每日應攝取逾25克、男性逾38克膳食纖維,可改善血糖與血脂,全穀、豆類與蔬果都是理想來源。

5.攝取健康脂肪

以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堅果、深海魚)取代飽和脂肪,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糖尿病風險。

6.控制份量頻率

留意含醣食物如全穀、水果與乳品的份量。每日水果與乳品各以1–2份為限,主食選低GI澱粉效果最佳。

7.避免空腹飲酒

酒精會抑制肝臟產糖,易引起低血糖。空腹或過量飲酒更可能導致胰臟炎,因此控糖者應節制飲用。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