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志做家庭主婦 心態致勝 遇困難即解決 馬木蘭貼心管理哲學:從顧客需要出發
Michelle由時裝到護膚產品生意,再成功推廣法國美食,她的工作就是準繩及優雅地從外到內,帶出我們生活中的美與好。
「中學時期我好鍾意睇書,特別係小說,好容易投入當中角色,書中人物成為我的人生藍圖。我原本打算做家庭主婦,成為一位知性嘅女性,幫老公打理好屋企,但一入大學諗法就改變。」Michelle說。
她在中大主修歷史,跟喜歡看小說可有關連?
「有。」她續道:「修讀歷史需要睇好多文字,亦要代入情境去分析。中學時其中一位班主任係歷史老師,雖然佢著長衫,但教法好現代,從來唔會叫我哋背書,而係去分析歷史,咁樣嘅學習模式令我輕易取得高分。中學嘅歷史科,除咗multiple choice就係寫文。如果我腦裡面有一個好清晰嘅timeline,其實multiple choice好容易。寫文方面,只要中 point就有分,我當年回答題目習慣用point form作答,所以亦比較得心應手。」
不想浪費學習機會
她的高分數,絕對來自強勁的組織及分析力,「有冇一刻諗過教書?」我問。
「我冇排除過,不過大學一年級就打消咗呢個念頭,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入大學雖然主修歷史,但仲有好多嘢想學,唔學好浪費,所以亦讀過computer science、日文、geography、法文、英文、accounting。」用盡每寸光陰去學習的她,大學時代一天可上六至八堂,而且還在拍拖,十分忙碌。「其實我唔夠時間溫書,時間管理得唔係幾好,但我習慣上堂盡量去記同理解,務求喺課堂中學識佢。」
Michelle報考中文大學歷史系同時,也報了理工學院(現:理大)的時裝設計,但因中大面試及取錄在先,便放棄了理大。「我鍾意fashion,但我又冇讀design,因為咁我選擇做merchandiser為我畢業後嘅第一份工。」
1988年她投身時裝界,95年再因「抗敏」而遇上日本品牌FANCL,並成功把它引入大中華。約十八年後,再將法國米芝蓮美食帶來香港,很傳奇的人生。
「早前有個新朋友同我講:『你做啲嘢全部誇界嗰喎!』我反思一下,其實我唔係好識驚,現在嘅我算係識驚咗啲㗎喇!以前我想做一件事,只會諗好嗰方面;我先生成日都話我好彩,因為呢個世界其實充滿困難。我大學四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搵工,我先生大我幾年,佢當時好認真咁問我:『其實你鍾意做咩㗎?』佢反對我教書,直接影響咗我往後嘅人生。」

跟Michelle見面前,我早已準備問她有關學習日語一事。怎樣才能像她一樣,以最短時間學好一種外語?
她說:「80年代去東京旅行先開始接觸日本文化,當時我住喺新宿,喺好短嘅距離內已經睇到好多好繁榮嘅事物。嗰時唔識日文,我用英文向日本人問路,佢哋好願意用日文及身體語言溝通,我好鍾意呢個城市及佢哋嘅語言,一返香港就報讀日文。大學三年級暑假我讀咗intensive course,兩個老師都係日本文部省派過嚟,全日文教授,師資好好,我好快pick up到。」
日本人做生意向來嚴謹,Michelle能成為日本護膚品牌的代理商和老闆,可見讀過日本史及能用日語溝通,在生意洽談上派上用場。
「當時我三十出頭,做咗八年日本市場時裝貿易,對日本人嚟講,我可能係一個可信嘅人。之後上天安排咗一個機會,我同我先生作為顧客,一齊到日本探索,買晒FANCL舖頭內大部份產品,又同經理交換卡片。返香港之後,我哋好認真咁傾,我先生覺得日本產品好好,同時佢見我做merchandiser、就算之後做trading都好辛苦,加上我成日想有自己嘅brand,佢就話一年有四季,每季都要追時裝新款,其實好辛苦好冒險,設計師作品呢季得,又唔知下一季得唔得,我先生唔贊成做時裝,建議搵一啲可持續,又唔會有存貨問題嘅生意去做。」
Michelle的丈夫陳志明先生是位工程師,事事替她評估風險,「只得我一個人一定冇可能做到,佢好可信、好穩重,成日都問我:顧客點解要買你啲嘢呢?那怕嗰時香港啲化妝品已經飽和、全世界大牌子都喺香港,而且都係大集團,uniqueness好緊要。我哋兩個想法一致,於是信心十足咁同日本傾合作。」
由美妝產品,到經營法國米芝蓮餐飲,又是另一段人生故事。
進軍飲食由朱古力開始
「我先生好鍾意食朱古力,佢話我哋做開零售,不如代理一個朱古力品牌啦,我話好呀,然後就向法國朋友查詢具歷史嘅品牌。我做開retail,知道品牌要有story,否則好難宣傳。做完research,我哋發現DALLOYAU原來係寶,佢由路易十四嘅御廚開始,喺法國係好低調嘅家族生意,好有發展空間,於是我哋就飛過去睇、去試。其實個品牌好多元化,由pastry開始,有朱古力、macaron,仲有tea room、有bistro。我哋淨係想做retail,但如果冇pastry,只得朱古力同macaron,似乎難以帶出整個image,所以要有個tea room,至少客人可以食下午茶,好似瑪麗皇后嗰種感覺咁,但做下午茶就要請廚師,請咗個廚師只係做下午茶,我計過條數唔work喎,做pastry亦要有自己的工廠,就諗不如開埋餐廳啦!」
於是Michelle便開設ÉPURE餐廳,並引進法國品牌DALLOYAU。事業上,她每個項目都由零開始,所有東西都要自己學習,說到底,原來就是不斷的problem solving。
「從客戶方向開始諗,其實個客要啲乜呢?以前化妝小姐年代習慣硬銷,但我冇做過舊嗰一套(手法),我一開始就以顧問形式去銷售。作為顧客,我三十年前每次買完一大堆化妝品,都唔知適唔適合,用咗之後唔係幾好喎,但又唔知乜嘢唔好,又要再買另一批,所以我開始做FANCL時,已經focus要介紹啱的產品俾顧客。經營餐飲業,最難就係教班同事去同客人互動。我同先生二十年前開始,去旅行會以體驗為主,我哋去到每一個城市,都會以休息同美食為先,所以我哋有好多做客人嘅經驗,加上做開服務業,對服務質素好敏感。我開始餐飲生意時,亦係由客人角度出發。其實行外人管行內人最難;起步時我會請行內人,開頭幾年我都係觀察,每一件事我都參與,全部流程我都知,每次我想做一啲嘢,都會問晒所有人。當時個階段,對於佢哋嘅決定,我未夠經驗去say no,大概五、六年左右,我已經掌握得到,而且講得服佢哋,包括廚師。其實做餐廳有好多零碎嘅嘢,如果控制唔到成本,同埋幫唔到同事管理得輕鬆啲,就好難有進步,只要個經理走,你又要從頭嚟過。我哋成日都諗點樣可以持續進步,所以制訂系統,就算我轉咗人,新嘅人接手都可以做得更加好。」
2021年,Michelle榮獲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頒發「農業成就勳章」,以表揚她對法國美食文化的貢獻。她的餐飲集團就是水準的保證。她行動力十足,遇到壓力時又如何去紓解?她有甚麼情緒平衡的妙法?
「後生時我唔識驚,遇困難就去解決問題,解決咗我就OK,影響到我情緒嘅多數係人,事就好少會煩到我。例如有個員工要走,我可能會好sad,咁自己就要去消化喇!我自小係基督徒,我做咗FANCL兩年,就覺得太多嘢做啦,一來我個女出世,如果我唔返教會,好多事情我未必處理到,所以我就抱住個女去教會,佢當時得歲幾。之後品牌發展得好快,員工好多,我又有個女,好多細小嘅事情都可以影響到我狀態,咁我就祈禱,睇聖經,我每個星期都一定返教會,我會查經、靈修。呢個習慣二十幾年,我覺得成個人都變得更正面,就算遇到困難,我都會祈禱、沉澱,尋求神嘅智慧。」
我問:「喺工作或生活上有冇邊段時間最具挑戰性?」
她說:「我都有一段時間比較down,就係我哋美容產品發展得最快嘅時候,香港開咗三、四十間分店,國內已經去到百幾二百間,全部都係我哋自己manage。當時我嘅時間唔夠用,有啲事情未必可以好好處理,加上我覺得同先生工作上嘅溝通唔係咁好,我有我嘅堅持,佢又未必明白,咁點呢?嗰段時間我真係有啲想退休,但要有接班人。當我做咗培訓接班人呢個動作之後,發現佢好多嘢都做得比我好、比我細緻,我反而輕鬆咗,多番啲空間去做我呢個層面要做嘅事。」
執行力與心態是關鍵
我請Michelle為大家推介好書,她表示如果對工作有幫助的話,其推介就是《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譯名:執行力:如何達成目標與實現策略)。
「我早年已經睇咗,本書講就算你有幾好嘅idea,如果你唔知道幫你執行嗰啲人嘅程度,個idea係唔會成功。我而家都成日介紹畀同事睇,如果我哋set一個策略,但員工其實根本執行唔到,想法更好都冇用,延伸之後有三方面:一,同事嘅執行能力如何?同埋個idea表唔表達得到先?就算有幾想做,如果太複雜,佢表達唔到都唔得;第二就係受眾,個客是否真的接受呢?第三,唔同嘅對象有唔同嘅需要。我哋同時管理不同城市嘅業務,出嚟嘅效果都幾相似,就係因為我哋一早諗定針對唔同客戶需要嘅做法。」
另外一本Michelle很喜歡的書名叫《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譯名: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這本書總結咗我咁多年見過嘅人,點解有啲人可以進步得咁快,有啲人受到挫折之後好難繼續,會放棄呢?其實同佢哋嘅能力唔係好大關係,而係同個Mindset有關。」
非常佩服Michelle對工作的熱誠,和解決困難的決心,她的心態很好,很值得大家學習,正如她說:「我成日都覺得開唔開心,或者enjoy與否其實係你個人選擇,當你認為選擇做一樣嘢會開心,你自然會喺入面搵到開心,或者你會搵到方法去解決嗰啲令你覺得唔開心、唔鍾意嘅嘢。我有好多經驗,就係點解呢件工作喺呢個人手上,會做得咁苦,但換咗第二個人去做,佢簡化咗個流程,立即就變得好輕鬆,問題其實可以由你自己去解決。我有好多同事,喺佢哋每一個人身上,我都學到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