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宏福苑五級火|網民紛稱不安心痛無法入睡 心理專家籲「暫停接觸」暫停睇片睇新聞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網民紛稱不安心痛無法入睡 心理專家籲「暫停接觸」停睇片睇新聞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大埔宏福苑於周三(26日)發生五級大火,截至周四凌晨3時,已造成至少36人死亡、逾270人失聯。這場被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為「重大災難」的事件,甚至成為一場需要社會正視的集體心理危機。在網上,不少市民坦言在看到相關新聞、相片及影片後,出現強烈不安、心緒難以平復的情緒反應,有人表示整晚無法入睡,有人形容腦海反覆浮現現場畫面,甚至出現莫名想哭、心痛。有心理專家曾提醒,短期內出現類似情況屬自然反應,會隨時間減退,但症狀如持續超過一個月則要留意,短期內則應暫停觀看相關片段、社交媒體或新聞。

專家:身心壓力屬自然反應

宏福苑大火因火勢在竹棚等不尋常物料上迅速蔓延,波及屋苑七座大廈,現場慘烈的畫面,以及隨後廣泛流傳的殉職消防員資訊,讓許多未親身在場的市民亦感到情緒不安。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曾經在過往的重大事件指出,當市民從媒體或親身接觸到不安影像後,身心可能會出現短期的壓力反應。這些反應包括影響食慾和睡眠、心緒不寧、坐立不安、逃避與事故相關的活動,以及事故片段在腦海中不時浮現(侵入性回憶)等。

有臨床心理學家曾提醒,透過媒體目睹災難,足以引發震驚、麻木、悲傷或無助等情緒,有些人甚至會突然想哭。但該學會曾指出,上述情況屬於面對危機時產生的自然反應,皆屬正常及短期的。這些急性反應會隨時間減退,市民毋須過份擔心或憂慮,亦不應將這些自然反應視為生病。

急性壓力不等於 PTSD

雖然公眾可能會出現強烈的急性壓力反應,但專家指出,一般會在數天至數星期內慢慢緩解,並不等同於嚴謹的創傷後壓力症(PTSD)。PTSD通常由親歷生死威脅或近親遭遇重大創傷所引發,診斷上會以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為主要門檻。一般市民即使有類似症狀,通常不會符合嚴謹的 PTSD 標準。然而,若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則必須尋求專業協助。

資訊爆炸影響情緒 專家籲「暫停接觸」

災難發生後,不少市民不斷追看相關資訊,但長時間接觸災難畫面,容易引發「資訊疲勞」,令情緒變得沉重甚至失控。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暫時離開新聞與社交媒體,其實是一種負責任的自我照顧行為。

現今不少影像為第一身直擊,畫面更具衝擊力,容易反覆刺激恐懼和警覺系統,令人變得焦慮不安。若發現自己「越看越不安」,應主動減少接觸相關內容,為自己作一次「心理暫停」,讓身心有空間復原。

6步紓緩心理不適

接觸嚴重災難資訊後有心理不適屬正常反應,綜合專家意見,市民可採取以下紓緩方法:

  1. 理解和接納:明白有關反應是人之常情,應給予自己空間和時間
  2. 監察資訊攝取:在閱覽有關資訊時,應加多留意身心狀態。如出現身心壓力反應,應暫停觀看相關片段、社交媒體或新聞,停止參與網上討論
  3. 尋求傾訴:找朋友傾訴或陪伴
  4. 照顧自己:盡可能休息,照顧好自己
  5. 表達感受:可善用不同的方法抒發感受,例如文字、圖像、音樂、運動等
  6. 穩定情緒:心跳加速、胸口緊繃等身體反應都是正常的,可透過深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

若上述的身心壓力反應強烈而持續,並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失眠、無法專注、有尋死念頭等,專家建議及早向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尋求協助。若市民情緒受困擾,亦可聯絡心理學家傾訴。

求助熱線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2896 0000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青少年身心導航服務:3413 1543

生命熱線青少年專線:2382 0777

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WhatsApp):6218 1084(粵語及英語)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