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事就不會錯?
以前的他雖然容易緊張,但不會做任何事都提心吊膽。兩年前換了工作崗位,上司的高壓管治讓他很大壓力,一切由那刻起變得異常。
阿文是一位年輕的辦公室職員,工作認真負責。但隨著工作量增加,他開始擔心自己無法滿足上司的要求,聽說新的上司很兇惡,有任何不滿都破口大罵。不知從何時開始,他腦袋總是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想法,告訴他文件中可能有錯誤,有錯誤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例如令到公司倒閉。這讓他不得不反覆檢查每一份文件,也令他經常要加班及睡眠不足。情況逐漸變得越來越嚴重,他不只要自己檢查,還要拜託同事幫忙核對,即使他也覺得很荒謬,卻無法阻止這種重複檢查的行為。每次檢查之後,心中的焦慮會稍為舒緩,但很快又會出現擔心出錯的想法。
阿文的行為引起了同事和上司的注意,頻繁的檢查使他難以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甚至影響了整個團隊的效率,最終還是被公司辭退。失去工作的阿文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毫無價值。即使之後有面試的機會,他也覺得自己不會被取錄,所以寧願不去面試。他變得足不出戶,整天只留在家中,反覆地執拾房間。他覺得甚麼事都不做,自然就不會犯錯。
這種擔憂並不是源於他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患上了強迫症。強迫症患者常常被不合理的擔憂和重複行為所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家人的鼓勵下,阿文決定尋求協助。確診強迫症後,他接受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恐懼是來自於一些認知謬誤,例如完美主義、過度估計威脅和災難化思維,誤以為任何錯誤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在心理學家的協助下,阿文逐漸接觸引發焦慮的情境,同時抑制強迫的檢查行為。這幫助他學會面對和忍受焦慮,減少不斷強化檢查這行為。透過認知重塑,阿文對錯誤形成更平衡的看法,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値。
經過數個月的治療,阿文的情況有了明顯改善。他重新獲得了一份新工作,也發展了新的興趣,雖然偶爾還會感到焦慮,但他已經學會如何應對,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專欄:輕鬆講‧醫事Talk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黃遠倬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