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信會醫院 浸醫與您

認識及分辨認知障礙症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香港的65歲以上人士當中,約5-8%患有認知障礙症;而在80歲以上的長者,比例更上升至20至30%。可見隨年齡增長,病發率明顯上升,因此及早認識認知障礙症的徵狀,和辨別一般「健忘」十分重要。

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認知障礙症徵狀,供大家參考,幫助識別真正的失智現象。

一丶忘記個人物品位置:

患者常找不到日常使用的物品,例如鑰匙、錢包、現金、八達通卡等。有些情況是因為在街外不慎遺失,或在餐廳、交通工具上忘記取回。更多時候是患者忘記自己將物品放在何處,甚至誤以為遺失或被他人偷竊。不少案例顯示,經過家人或照顧者仔細搜尋後,發現物品藏在前幾天穿過的衣物口袋中;有些患者則自己將物品藏在抽屜或櫃裡,卻完全不記得。

二丶忘記關聯行動:

我們從小就教導「做事要有手尾」的習慣,取出東西後要放回原位,開了就要順手關……。當有人開了水喉後忘記閂,開著火爐後忘記熄,以門匙開門後忘記在門鎖中抽回,這全都是忘記了關聯的行動。「理應不能犯的錯」出現了,甚至發生家居意外,就是關聯行動記憶出現問題。

三丶忘記查詢與答覆:

有些患者記憶模糊,會反覆詢問家人或朋友的狀況,例如「何時回家吃飯」或「約會時間」。他們常忘記自己已問過相同問題,短時間內重複提問。嚴重者甚至一天內多次致電家人,詢問同樣的內容。

四丶忘記社交聚會:

患者可能忘記與家人或朋友的約會,俗稱「放飛機」,導致他人空等於街頭或車站。

五丶忘服藥物處理:

服藥通常需要良好的記憶和組織能力。然而,認知障礙患者可能無法維持規律的服藥習慣。有些人忘記服藥,導致覆診前藥物剩下過多;有些則忘記已服藥,重複服用,造成藥量不足至下次覆診。

以上都是日常生活中「認知障礙」的典型病徵,足以令人關注到家人或身邊朋友的轉變,不是偶然的善忘,而是實質的記憶障礙。這些「記憶問題」往往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專注力」丶「計算能力」丶「視覺空間能力」丶「語言能力」丶「判斷力」丶「執行能力」等,都需要進一步為他們安排認知能力評估。

因此,若發現家人或朋友出現類似情況,應安排專業的認知能力評估,及早診斷和處理。如有任何疑問,亦應盡快諮詢專業醫療意見。

香港浸信會醫院 浸醫與您 香港浸信會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楊君武醫生(圖片來源:香港浸信會醫院提供)
香港浸信會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楊君武醫生(圖片來源:香港浸信會醫院提供)

專欄:浸醫與您

撰文:香港浸信會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楊君武醫生

圖片來源:香港浸信會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