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消化不良屬大腸癌病徵 醫生教食粟米自測風險 附腸癌6大病徵易被忽視
靠食粟米簡單自測腸道健康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全科醫生Dr Hilary Jones指出,只需使用一罐甜粟米,就能檢測自己是否患有「腸胃滯後症」。這種情況可能由於秋季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引發,例如暑假結束後恢復上學或工作習慣的改變,這些都可能影響消化系統。
他解釋,腸道滯後可能會導致腹脹和消化系統疾病等問題。腸胃滯後是指食物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嚴重時會引致便秘。
粟米測試進行方法
研究顯示,便秘與結腸癌(腸癌)有關,而結腸癌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正在上升。Jones博士表示,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可以檢查腸胃是否不適,就是食用數粒甜粟米,並觀察排便情況,因為粟米不會被腸道消化。
- 如果在12至24小時內排出,表示腸道非常健康。
- 如果時間較短,可能意味著營養吸收不充分,吸收速度過快。
- 如果時間更長,可能顯示腸胃不適,並可能伴隨其他症狀。
Jones博士補充,甜粟米測試已存在一段時間,用於評估腸道運輸時間,即食物通過腸道所需的時間。
腸癌的6大常被忽視症狀
據報道,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過量食用加工肉類和飲酒。早期警號包括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和疲勞,以及疼痛、腫塊或腸阻塞。然而,有全科醫生指出,還有其他症狀經常被忽視,包括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疲勞、皮膚蒼白或呼吸急促。貧血還可能引起胸痛、心悸、頭痛和頭暈等症狀,這是因為腫瘤出血導致鐵流失和炎症,進而產生干擾鐵吸收的蛋白質。
他補充,如果突然發現大便變窄而沒有明顯原因,這也是腸癌的另一個細微跡象。鉛筆般細的糞便可能表示腫瘤阻塞結腸,導致糞便被擠壓成更細的形狀。此外,腹脹和腹部不適同樣是癌症的細微徵兆,這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痙攣或進食後很快感到飽足。
早期徵狀不明顯 大腸癌年殺逾2,000港人
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大腸癌是香港第3位最常見的癌症,2022年就錄得5,190宗大腸癌新症;與此同時,大腸癌亦為本港致命癌症第2位,於2023年一共導致2,266名病人死亡。
早期大腸癌的症狀難以察覺,到末期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病症。視乎腫瘤的位置、大小和擴散程度等因素,大腸癌的醫治方式亦會有所變化。當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或察覺大便的形狀與表面出現異常的情況時,便應該及早求醫,並尋求專業的大腸癌支援服務。
大腸癌|出現4大徵狀應即求醫
- 糞便帶血(鮮紅或深黑色)或附有黏液
- 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幼如鉛筆,排便後仍想再大解。)
- 持續腹部不適(腹脹和絞痛)
- 體重下降而無明顯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