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盛品儒病逝|盛品儒末期肝癌離世享年48歲 發霉變質食物可致肝癌 注意9大病徵兩部位痛勿忽視

腫瘤及癌症

廣告

亞視前高層盛品儒(James)近日因重病入院,不幸於今日(18日)凌晨在養和醫院病逝,享年48歲。其妻蔡一鳳早前透露,盛品儒被送入深切治療部(ICU)接受治療,並表示自己全程陪伴在側,悉心照顧。

盛品儒病重離世 享年48歲

盛品儒今年6月被診斷出患有肝癌,病情迅速惡化,長期留在ICU接受治療。其妻子蔡一鳳指二人的龍鳳胎子女在探望父親時不時嚎哭、依依不捨。蔡一鳳今日(18日)於社交平台透露,盛品儒於今日凌晨於養和醫院辭世,享年48歲。

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圖片來源:IG)
(圖片來源:IG)

蔡一鳳:帶笑離開沒有痛苦

蔡一鳳形容盛品儒是帶著笑離開,沒有痛苦,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致各位親友,我們的光 盛品儒 James Shing已於2025年8月18日00:37分,在香港養和醫院家人懷抱中安然歸息,終年四十八載。 辭世時唇角含笑,眉目舒展,如憩雲端,未染塵痛。」

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圖片來源:IG)
(圖片來源:IG)
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圖片來源:IG)
(圖片來源:IG)
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圖片來源:IG)
(圖片來源:IG)

病情急轉直下 妻子蔡一鳳全程陪伴在側

盛品儒日前已傳出病重入院,蔡一鳳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丈夫正與病魔奮鬥,並於昨日(17日)回應媒體查詢時承認丈夫尚未脫離危險期,身體狀況非常虛弱。

有消息指盛品儒確診末期肝癌,體重驟降至70磅,身體極度瘦弱,並需依賴多條喉管維持生命。蔡一鳳在接受媒體查詢時,並未直接否認這些傳聞,但表示不願公開丈夫的病情,對此不便透露。

盛品儒病逝|亞視前高層盛品儒離世享年48歲 確診 (圖片來源:IG)
(圖片來源:IG)

本港致命癌症第3位 1年逾1400人死於肝癌

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2021年肝癌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5 位,佔癌症新症總數的4.6;2021年錄得的肝癌新症共有1771宗,男性有1343宗,女性有428宗,男女患者比例約為3.1比1;肝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3位。2022年共有1412名港人死於肝癌,佔癌症死亡總數的9.6%。

肝癌常見成因及病徵

肝癌是肝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在肝臟開始)或繼發性肝癌(源自另一器官及擴散至肝臟),患者又以男性居多,其中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成因包括:

  • 肝硬化
  •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原因
  • 服用某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如發霉花生或其他食品產生的黃曲霉毒素)
  • 長期酗酒
  •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

早期肝癌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其後出現的徵狀包括:

  • 右上腹疼痛
  • 發燒
  • 皮膚及眼睛泛黃
  • 腹部腫脹
  • 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
  • 食慾不振
  • 噁心
  • 體重下降
  • 疲倦及虛弱

據醫管局資料,肝臟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即使只剩下一小部份能夠工作,肝臟依然可以正常運作,因此肝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當腫瘤逐漸增大時,病人可能有下列症狀:

  • 右上腹不適、腹痛
  • 右肩疼痛: 肝臟腫大會刺激橫隔膜神經,而此處神經正好是連接右肩神經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和昏睡
  • 上腹有硬塊
  • 皮膚和眼白呈微黃、皮膚痕癢: 因膽管被腫瘤阻塞,令膽汁色素在血液積聚, 引致黃疸
  •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 腹部積水

要預防肝癌,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應減少飲酒,以及接受乙型肝炎預防疫苗注射以降低風險。

6大常見傷肝陋習

台灣重症專科醫生黃軒曾提醒,日常起居中6大陋習可能損害肝臟健康,甚至引發肝癌。除了酗酒與不良飲食習慣之外,有些標榜「保肝」的保健品原來越吃越傷,隔夜餸亦埋下健康隱憂。

6 大常見傷肝陋習|1. 應酬喝酒

酒精是肝臟的頭號敵人,長期大量飲酒會引發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醫生建議最好滴酒不沾。若因應酬無法拒絕酒精,最終只會損害自己的健康。

6 大常見傷肝陋習|2. 沉迷保健食品

不當使用保健品是藥物性肝損傷的主因之一。研究顯示,每10萬人中有23.8人因服用藥物或保健品導致肝臟損傷,其中26.81%涉及保健品。以下4種常見「護肝」產品,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反而傷肝:

  • 水飛薊 (Milk Thistle):雖有助於解毒和修復肝細胞,但過量使用會對肝臟造成負面影響。
  • 五味子 (Schisandra):雖具有抗氧化功能,但濫用可能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 朝鮮薊 (Artichoke):可能改善膽固醇,但某些人使用後出現過敏反應。
  • 蒲公英 (Dandelion):富含抗氧化劑,但過量使用也可能對肝臟有害。

黃軒醫生提醒,服用保健品時要謹慎,避免濫用不明品牌或來源的產品,以免對肝臟造成負面影響。

6 大常見傷肝陋習|3. 愛飲含糖飲品

飲用含糖飲品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風險密切相關。《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指出,每天飲用含糖飲料的人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比偶爾飲用者高出31%。隨飲用量增加,患病風險也顯著提高:

  • 每周少於1杯:脂肪肝風險 14%
  • 每周1至6杯:風險增至 26%
  • 每周超過7杯:風險飆升至 53%
    醫生建議減少攝取含糖飲料,以避免肝臟負擔。

6 大常見傷肝陋習|4. 吃隔夜飯餸

隔夜食物若未妥善儲存,容易滋生細菌與毒素,如黃曲霉毒素,這是已知的致癌物,會加重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導致肝癌。食物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也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加重肝臟負擔。如需食用隔夜食物,最好適當儲存和處理食物,減少細菌和毒素產生風險。

6 大常見傷肝陋習|5. 吃生食

食用未經充分煮熟的生魚片、海鮮或肉類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增加肝病風險。例如:

  • 海鮮產品:是許多寄生蟲的宿主,包括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和異形吸蟲(Opisthorchis viverrini),可通過食用未經充分煮熟的海產品傳播經海產品傳播,可引發膽管炎或膽管癌。
  • 生肉產品:生牛肉和生豬肉可能攜帶各種致病細菌,如大腸桿菌(E. coli)、沙門氏菌(Salmonella)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可在人體內可引發嚴重的食物中毒,並通過血液傳播,嚴重可致肝膿腫、肝功能衰竭,甚至致命的敗血症。

6 大常見傷肝陋習|6. 捱夜與吃宵夜

熬夜或在深夜進食高脂、高糖食物,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生理時鐘紊亂會影響肝臟代謝,導致胰島素抵抗肝硬化的風險升高。長期熬夜也會使血糖和脂肪代謝失調,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增加肝癌風險的4大因素

  •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會導致慢性肝損傷,增加肝癌風險。
  • 家族病史:若家族成員曾患肝癌,需特別關注自身肝臟健康。
  • 糖尿病及肥胖:這些代謝疾病會加重肝臟負擔,提升患癌風險。
  • 飲食中的毒素:避免食用發霉的花生、玉米等,因為其中含有黃曲霉毒素

4大護肝方法

  1. 健康飲食:少吃高脂、高糖食品,避免飲酒及過量保健品。
  2. 保持體重:控制糖尿病和肥胖,可有效改善肝臟健康。
  3.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遵循正常生理時鐘。
  4. 安全飲食:避免食用生食或儲存不當的隔夜食物。

圖片來源: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