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醫生籲注意4大病徵頸部腫塊、聲音沙啞要小心

甲狀腺癌|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醫生籲注意4大病徵頸部腫塊、聲音沙啞要小心

腫瘤及癌症
韓國喜劇演員梁世以開朗幽默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早前在節目上驚人自曝,原來早在12年前已確診甲狀腺乳頭癌,至今仍需每日服藥控制。臨床腫瘤科專科何凱文醫生接受《日日健康》訪問,分享有關甲狀腺癌的成因、病徵、治療與預防方法。

1. 甲狀腺在哪裡?它在人體中有什麼功能?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呈蝴蝶形,分為左右兩葉,位於氣管前方和喉部下方。主要功能是合成與分泌甲狀腺激素(T3與T4),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能量消耗、蛋白質合成與生長發育。這些激素同時影響心臟、腦部、肌肉及其他器官的功能,對維持體溫與情緒平衡亦十分重要。

2. 為什麼會患上甲狀腺癌?哪些人屬高危群組?

何凱文醫生指,甲狀腺癌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有多項已知風險因素:

  • 家族遺傳史:若家族中有人曾患甲狀腺癌,風險明顯上升
  • 放射治療史:曾接受頸部放射治療者(如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風險較高
  • 遺傳綜合症:例如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等
  • 性別與年齡: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尤其是30至50歲女性

3. 哪些生活習慣會增加甲狀腺癌風險?好發年齡是多少?

不良生活習慣亦可能提高患病風險。何醫生指,吸煙、過量飲酒、碘攝取過多或不足均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甲狀腺癌最常見於30至50歲人群,女性更為高發。

4. 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分辨不同期數?

何醫生稱,甲狀腺癌常見症狀包括:

  • 頸部腫塊或腫脹感
  • 聲音變沙啞
  • 吞嚥困難或喉嚨有壓迫感
  • 頸部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癌一般分為I至IV期:I、II期屬早期,中後期(III、IV期)可能已擴散。早期多可透過手術治療,而晚期需配合多重療法。

5. 甲狀腺癌有幾種類型?什麼是甲狀腺乳頭癌?

甲狀腺癌按細胞類型可分為:

  • 甲狀腺乳頭癌:最常見,佔約70%至80%,生長緩慢、預後良好,五年存活率超過90%
  • 濾泡癌: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具血行轉移傾向
  • 髓樣癌:與遺傳因素有關
  • 未分化癌:惡性度高、進展快、預後較差

6. 甲狀腺癌可以痊癒嗎?治療方法有哪些?

甲狀腺癌整體治癒率高,特別是早期患者。主要治療方式包括:

  • 手術切除(全甲狀腺或部分切除)
  • 放射性碘治療,用以清除殘餘癌細胞
  • 化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用於晚期或復發病例)

7. 做完甲狀腺切除手術有什麼後遺症或影響?

切除甲狀腺後,身體無法自行分泌足夠激素,患者需終身服用合成甲狀腺激素以維持代謝平衡。可能出現:

  • 甲狀腺功能不足:疲倦、體重增加、便秘、情緒低落
  • 低鈣血症:如手腳麻痺、肌肉痙攣,因手術中切除甲狀旁腺所致

8. 甲狀腺癌手術後要注意什麼?長期服藥有副作用嗎?

  • 定期監測甲狀腺激素及鈣水平
  • 遵醫囑服藥,劑量過高或過低均會導致甲狀腺功能失衡
  • 飲食宜清淡、柔軟,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菠菜等
  • 保持良好睡眠、適量運動及心理支持,以促進康復

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藥物需監測副作用,如體重變化、心跳加速或情緒波動。適當調整劑量可維持穩定狀態。

9. 有沒有新的甲狀腺癌治療方法?良性腫瘤會變成癌症嗎?

何凱文醫生指,近年靶向療法及免疫療法逐漸應用於進展期甲狀腺癌,如BRAF抑制劑對特定基因突變患者效果良好。雖然良性甲狀腺腫瘤一般不會癌變,但若持續增大或伴隨風險因素,仍建議定期檢查。

10. 如何預防甲狀腺癌?日常飲食應注意什麼?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可有效減低甲狀腺癌風險:

  • 均衡飲食、避免高碘攝取
  • 戒煙限酒、維持健康體重
  • 定期做甲狀腺檢查,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曾接受放射治療者

何凱文醫生提醒,甲狀腺健康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及早檢查與治療能顯著提高康復率。如有頸部腫塊或聲音沙啞等症狀,應儘早求醫。

甲狀腺癌 臨床腫瘤科專科何凱文醫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臨床腫瘤科專科何凱文醫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