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腫、上樓梯易氣促或心瓣異常 「隱形殺手」主動脈瓣反流4大成因拆解
體能下降氣促屬先兆
主動脈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簡稱AR)是一種心臟病,因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令心臟舒張時血液倒流至左心室,黃醫生指出,長期會加重心臟負擔,可致心臟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反流成因主要有四大類,黃醫生稱,一是先天性二葉瓣,患者天生只有兩塊瓣葉,較正常三葉瓣更易提早退化;二是風濕性心臟病,多由童年時期細菌感染未及時使用抗生素,引致免疫系統攻擊心瓣,導致瓣膜變厚變形;三是年齡增長出現的退化,隨年長出現鈣化,令瓣膜關閉不實;四是主動脈擴張,即使瓣膜正常,亦會因主動脈變大而拉開瓣環,造成反流。
主動脈瓣反流與其他心臟疾病症狀相似,「最初是運動時體能下降,例如以往上樓梯可以上十層,現在只能上一半,同時會有氣促情況,甚至平躺都覺得喘不過氣,再嚴重可能出現下肢水腫。」不少患者初期並無明顯不適,血壓看似正常,亦未感到心悸或胸口痛,直至出現氣促或腳腫等症狀才意識異常。黃醫生稱,醫生可透過聽診察覺心臟雜音,或觀察血壓壓差來初步判斷,「若上壓120、下壓只有40,壓差過大,便是警號。」臨床上如有懷疑,會再安排心臟超聲波檢查,以觀察瓣膜結構和血液倒流情況,確認病情嚴重程度。
TAVI微創手術 適合高齡慢病人士
黃醫生指出,選擇治療方式會根據病人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作綜合考慮。如病情輕微,可透過藥物控制病情;若反流嚴重,目前主要有兩種手術治療方式,一種是傳統開胸手術,需開胸骨、使用人工心肺機,創傷較大,復原時間亦長。相對而然,新引入的微創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僅需從大腿開一厘米切口,將新瓣膜經導管送入心臟替換舊瓣,過程創傷小、復原快,尤其適合年長或患有慢性病、不適合開胸手術的病人。
黃醫生表示,先天性因素無法避免,但高血壓是可控的,保持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加上按時服藥控制血壓,有助預防病情惡化,高風險群如高齡或有家族病史者更應定期進行心臟檢查。

如果你是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並希望透過《醫聊室》與讀者分享專業健康心得,推廣健康生活,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