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本港急性腸胃炎數字創兩年新高 半數涉諾如病毒傳染力強 酒精殺不死6招自保
急性腸胃炎個案創近年新高半數涉諾如病毒
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急性腸胃炎在疫情前的2015至2019年,每年錄得數字介乎146至182宗;疫情期間本港市民衛生意識提高,故2020至2022年有關個案急劇下跌,2020年僅錄得18宗。相對而言,2023年社會復常後有關個案數字急劇回升,全年錄得269宗,2024年則錄得240宗。
然而,今年截至5月31日已錄得167宗個案,較2023與2024年上半年更高,當中85宗涉及諾如病毒。中心補充指,因應標本收集比例上升(由2023-24年的38.5%增至今年的67.7%),對急性腸胃炎病原檢測更趨積極,亦可能令通報個案上升。
病毒爆發地點有變 1種場所成高危
值得留意的是,諾如病毒爆發地點的分佈與以往有異;疫前及疫情期間,爆發主要集中於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惟2023年起安老院舍成為主要爆發場所,所佔比例由疫前的15.2%大增至40.9%。當局提醒院舍應加強通風、清潔及照顧者感染控制訓練,以防長者感染。
報告續指,本港急性腸胃炎個案多於每年9月至翌年3月間達高峰,急性腸胃炎的症狀雖多屬輕微,但對幼童、長者或免疫力低人士而言仍具潛在風險。
6招預防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傳播力強,特別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個案,少量病毒已可致病,透過接觸病人嘔吐物、糞便或受污染的食物傳播。衛生防護中心建議,透過以下6招預防:
1. 勤洗手 酒精搓手效用有限
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如廁後、接觸嘔吐物或照顧病人後,應即時用梘液和清水洗手,搓手至少20秒,再用即棄紙巾或風乾機抹乾。注意酒精搓手液對諾如病毒效用有限,不能完全代替梘液洗手。
2. 處理嘔吐物戴手套口罩
家中或院舍若有患者出現嘔吐或腹瀉,應立即戴上手套及外科口罩清理,避免病毒經飛沫或接觸傳播。清潔後必須再次洗手。清理時應使用含氯漂白劑的消毒液,並開窗保持通風。
3. 有病勿上班上學
患有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者,應留家休息,直至病徵完全消退後最少48小時才返工返學,以防病毒散播。特別從高風險地區返港人士,如出現病徵更應及早求醫及申報。
4. 不適者避免處理食物
腹瀉或即使無病徵但曾接觸患者的人士,應暫停處理食物或照顧幼童、長者及免疫力弱者,以免傳播病毒至高危族群。
5. 食物徹底煮熟
所有食物應徹底煮熟才進食,尤其是貝類如蠔、蜆等高風險食物,不宜生食。購買食物應選擇有信譽的店舖,避免光顧無牌小販。外遊時更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街邊熟食或加冰飲品。
6. 加強消毒保持通風
家居、學校及院舍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廁所及排污設施須保持暢通清潔。如有嘔吐或腹瀉事件發生,應即時以1比50稀釋漂白水清潔受污染表面,清潔期間其他人應避免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