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膽固醇未超標動脈仍硬化 醫生揭動脈硬化「元兇」 多食2種食物防免疫過度
廣告
飲食清淡有助防止壞膽固醇過高,避免血脂超標,但低膽固醇並不代表無沒有動脈硬化風險。有醫生指出,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導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血管斑塊形成、令動脈變窄,繼而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醫生提醒,身體慢性發炎往往是由生活上細微習慣所引致;相對而言,日常生活與飲食上的小改變卻是避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關鍵所在。
身體慢性發炎損血管健康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動脈硬化的形成不一定是由高油飲食引起,真正的關鍵在於免疫系統;他引述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血管變窄和斑塊形成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即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長期睡眠不足、壓力過大、腸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會逐漸引發慢性發炎,使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警戒狀態。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誤傷自身
研究又發現,血管內的免疫細胞在防禦外來病原的同時,有時亦會「誤傷自己人」;巨噬細胞、T細胞或B細胞若接收到錯誤訊號,可能會將體內正常細胞視為外敵展開攻擊,其中特別是T細胞,長期處於作戰狀態可能導致「免疫疲憊」,如同過勞,判斷力下降,更容易誤傷體內良好細胞,而這種細胞反應是斑塊不穩和心肌梗塞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原本負責穩定血管的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在壓力下可能轉變為泡沫細胞、骨化細胞,或分泌大量膠原蛋白參與鈣化,導致斑塊變硬、變脆,增加破裂風險。
4種壞習慣增慢性發炎風險
張家銘提醒,身體慢性發炎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由不良生活習慣累積而引致例如:
- 熬夜玩手機
- 三餐不定、吃得急又甜
- 久坐少動、情緒壓力大
- 腸胃不適、便秘、胃脹氣
多食2種食物助穩定免疫系統
要避免身體慢性發炎,繼而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張家銘稱「需要的不只是血脂藥,而是讓身體的誤會解除」,並建議從細微日常習慣做起,減低身體發炎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連鎖反應:
- 多吃深色蔬果、多做運動
- 適量食用乳酪
- 進食時多咀嚼幾下
- 晚上早睡30分鐘
- 進食時先吃菜、後食飯
- 每星期快步行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