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診症|長年刺痛腦霧無法確診 美國病人靠ChatGPT破解10年怪病 數個月內好轉

AI診症|長年刺痛腦霧無法確診 美國病人靠ChatGPT破解10年怪病 數個月內好轉

健康

廣告

靠ChatGPT破解十年怪病!美國一名病人近日(2025年7月)在討論區Reddit分享其親身經歷,表示自己長年受不明病症困擾,歷經十多位專科醫生診治、接受脊椎磁力共振、電腦掃描、全套血液及萊姆病檢測,始終未能確診。最近他將病歷和化驗報告輸入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AI隨即推斷其病因可能與A1298C型MTHFR基因突變有關,該突變在美國約有7%至12%人群攜帶,經醫生驗證後展開針對性治療,患者的神經刺痛及「腦霧」等症狀明顯改善。

OpenAI總裁兼聯合創辦人Greg Brockman轉載事件,引發國際關注。該名病人身處全美最頂尖的醫療網絡,甚至接受神經科醫生評估是否患有多發性硬化症,仍未能確定病因,反而是ChatGPT指出的線索最終獲醫生認可,令醫生感到「非常震驚」,更直言無法理解為何早前沒有人想到為他檢查該基因突變。

AI診症 OpenAI總裁兼聯合創辦人Greg Brockman轉載事件,引發國際關注。(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OpenAI總裁兼聯合創辦人Greg Brockman轉載事件,引發國際關注。(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屢見「AI診症」揭患癌、破解罕見病

除了上述個案,網絡上亦有其他病人分享類似經驗,包括透過AI識別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罕見疾病;一名美國母親在歷經17名醫生仍未能為兒子確診後,最終透過ChatGPT識別出罕見的「脊髓栓系綜合症」;另一名美國女子受手指僵硬與體重驟降困擾多年,經 ChatGPT建議檢查甲狀腺抗體後,終確診甲狀腺癌,及早接受治療。

微軟近期發表研究,展示其 AI 診斷系統 MAI‑DxO 在處理《新英格蘭醫學期刊》304宗複雜臨床案例時,診斷準確率高達 85.5%,遠高於參與測試的人類醫生約 20% 的平均表現。研究團隊指出,這項成果代表AI在臨床推理與決策方面邁向「醫療超級智慧」的重要一步。

至於今年一項涵蓋 83 項研究的系統性回顧顯示,生成式 AI(如 GPT-4、Gemini)診斷準確率約為 52.1%,與非專科醫生相若,但較專科醫生低約 15.8%。研究指出,AI 在內科、放射科等表現穩定,可作為診斷輔助工具,尤其有助提升資源不足地區的初步識別能力。

「AI診症」宜作第二意見 要真人把關

儘管如此,醫學界對於「AI診症」仍持審慎態度,普遍認為其角色應以輔助為主,並強調臨床應用需遵守專業準則與倫理框架。醫學界認為AI 最適合擔任「第二意見」工具,協助醫生整理龐大資料、縮短診斷時間,尤其在資源不足或罕見病個案上具參考價值。然而,AI 仍可能出現「幻覺」現象、虛構文獻或邏輯偏差,若缺乏專業審核,恐帶來誤導風險,所有診斷建議仍須由專業人士審核。同時,資料私隱、責任歸屬與誤診風險等法律與倫理問題,亦有待各地政府建立更完善制度保障病人權益。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