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早期無病徵易誤診肺炎 醫生籲注意6大警號 非吸煙者也中招

肺腺癌症狀|早期常被誤診肺炎 非吸煙者也中招? 醫生拆解高危因素+治療選擇

腫瘤及癌症
【肺腺癌/高危因素/治療方法/存活率】肺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從不吸煙亦告確診,令人關注其成因與風險。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接受《日日健康》醫聊室訪問時表示,肺腺癌早期病徵不明顯,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除了吸煙,空氣污染、二手煙、基因突變等亦是重要致病因素。他提醒市民提高警覺,特別是非吸煙女性、長期接觸污染物或有家族病史人士,更應定期檢查。隨着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的發展,即使是第四期肺腺癌,部分患者仍有機會達至長期控制甚至穩定病情數年。

1.肺腺癌的主要成因是什麼? 非吸煙者也會患上肺腺癌的原因是什麼?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尤其在非吸煙者與女性中比例較高。除了吸煙,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

  • 空氣污染(如PM2.5)
  • 長期暴露於二手煙
  • 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柴油廢氣)
  • 家族遺傳因素
  • 基因突變(如EGFR、ALK、ROS1等)

在亞洲地區,特別是香港,不少肺腺癌患者從不吸煙。這可能與基因背景、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有關。

2.肺腺癌有哪些早期病徵?

早期肺腺癌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一旦有以下症狀應盡早求醫:

  • 持續性咳嗽(超過兩週)
  • 咳血或痰中帶血
  • 胸痛或胸悶
  • 聲音沙啞
  • 體重急速下降
  • 呼吸困難

3.哪些群體較容易患上肺腺癌?

根據臨床觀察與研究,以下五類人群屬於高危:

  • 40歲以上的非吸煙女性
  • 長期接觸二手煙的家庭主婦
  • 居住於空氣污染嚴重地區者
  • 有肺癌家族史者
  • 曾患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纖維化)的人士

4.肺腺癌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有何不同?

肺腺癌治療會根據癌症期數、基因突變狀況與病人身體狀況而調整。

  • 第一、二期: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化療。
  • 第三期:同步化療與放療,有時也考慮手術,輔以免疫治療。
  • 第四期:以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或放療為主,視乎病人基因與整體狀況。

5.針對第四期肺腺癌,目前的主流治療選擇有哪些?

常見的治療包括:

  • 標靶治療(如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
  • 免疫治療(PD-1/PD-L1抑制劑)
  • 系統性化療
  • 放射治療(包括質子治療(proton)、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
  • 臨床試驗藥物(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合併免疫治療)

6.第四期肺腺癌是否仍有逆轉或長期控制的可能性?

雖然第四期屬於晚期癌症,但不少患者透過標靶或免疫治療可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甚至腫瘤縮小至幾乎看不見的情況。

例如,有些EGFR突變患者接受口服標靶藥後,腫瘤明顯縮小,轉變為少量殘餘病灶,然後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SBRT),腫瘤多年來保持穩定。

7.現時有哪些新型治療方式,對肺腺癌患者特別有效?

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是革命性的進展:

  • 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副作用較低,效果明顯。
  • 免疫治療幫助身體自我辨識癌細胞,有些患者反應非常好,存活期顯著延長。

8.質子治療是否適用於肺癌患者?與傳統放療比較有什麼優勢或限制?

質子治療是一種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方法,可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它對靠近心臟或脊椎的腫瘤特別有利。

但質子治療設備相對昂貴,並不是所有醫療機構都有提供。質子治療亦未必適合所有肺癌個案,主要用於局部腫瘤或特定位置復發情況,須由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評估。

9.在第四期肺腺癌患者中,平均存活率大約是多少?會否因基因突變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第四期肺腺癌過往(十年前數據)的中位存活期約為12個月,但因治療進步,近年患者大多存活數年。

有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相應標靶及後續治療,存活期可超過5年。

10.香港在肺腺癌的整體發病率有何趨勢?

  • 肺腺癌在非吸煙女性中的比例上升
  • 整體肺癌死亡率仍高,但新治療令部分患者延長存活
  • 早期發現比例偏低,需加強公眾教育與篩查意識
  • 政府亦應研究投入更多資源改善使用低劑量CT胸部掃描進行肺癌篩查的可及性

11.針對具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的患者,治療選擇有何不同?是否更有效?

是的,這些患者可使用對應的口服標靶藥物(如Osimertinib、Lorlatinib),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傳統化療,可以顯著延長存活率,且副作用較少,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這使個人化治療成為未來發展重點。

12.您對預防肺腺癌有何建議?

  • 避免長期吸煙與吸食二手煙
  • 注意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空氣質素
  • 高危人士(如家族史、長期咳嗽者)建議每年低劑量胸部CT檢查
  •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

13.您對患者及其家人有什麼建議?心理層面如何應對?

  • 保持正向心態是治療的關鍵部分
  • 建議患者與家人建立良好溝通,主動了解病情與治療選項
  • 可考慮心理支援、病友互助組織
  • 即使是第四期,也有治療空間,不等於「絕症」

肺腺癌是否只會出現在吸煙人士身上?

劉健生醫生表示,雖然吸煙是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但肺腺癌近年愈趨常見於非吸煙者,尤其是亞洲女性。空氣污染、二手煙、家族病史與基因突變(如EGFR、ALK)等,都是重要致病原因。

肺腺癌第四期是否代表無藥可治?

劉健生醫生表示,即使屬第四期肺腺癌,只要有合適的基因突變(如EGFR或ALK),透過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仍有機會長期控制病情,部分患者更能穩定數年。

有什麼人屬於肺腺癌高危群組?

劉健生醫生表示,40歲以上的非吸煙女性、長期接觸二手煙或空氣污染者、有肺癌家族史,或曾患肺部疾病如肺纖維化者,均屬高危族群,建議定期進行胸肺檢查,特別是低劑量CT掃描以便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