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受訪沒戴眼鏡小學生視力不合格 逾萬名6至8歲學童日後或深近視
2成受訪沒戴眼鏡小學生視力不合格 逾萬名6至8歲學童日後或深近視目錄
篩查顯示問題嚴重 家長跟進不足
協會去年在一間小學為710名學生進行視力篩查,發現兩成未有佩戴眼鏡的學童視力不合格,小三級學生比例更高達28%。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工作小組副主席譚秉鈿指出,不少學童因未有參加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視力測試,或因家長未能理解測試不合格的重要性,導致錯失及早識別和治療的機會。他提醒家長,切勿單靠孩子主動表達視力模糊才安排驗眼。
其中將升讀小一的6歲男童吳傲然在到校篩查中發現右眼已有850度近視,左眼僅100度,經一年追蹤後近視急速加深至1050度及150度,目前需依靠近視控制眼鏡跟進。其家人坦言,學童保健計劃未涵蓋幼稚園,導致延誤檢測,加上近視控制費用沉重,呼籲政府提供更多支援。
家長宜留意3大近視跡象
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工作小組成員李一婷博士解釋,眼軸長度(眼角膜至視網膜距離)是國際近視管理的新指標,眼軸每增加1毫米,近視度數便加深約300度,亦會令視網膜變薄,增加裂孔及脫落風險。研究顯示,本港深近視小學生的眼軸長度較正常水平長約15%,當中78%已出現視網膜變異。她強調,近視不可逆轉,激光矯視亦不能改變眼軸過長的結構,患者仍會面對嚴重眼疾風險。
協會指出,目前可透過多種方法延緩近視惡化,包括角膜矯形鏡(OK鏡)、近視控制眼鏡、隱形眼鏡、低濃度阿托品及光學治療。兒科專科醫生張家傑提醒家長,多留意子女是否經常揉眼、眯眼或坐得過近,亦要警覺單眼近視、斜視等情況,主動詢問他們的視力狀況。
協會促政府制訂全面政策 推支援計劃助弱勢
協會會長葉笑麗表示,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及內地早已落實兒童近視管理政策,香港至今仍未有完整規劃,令人擔心。協會已於六月向政府提交「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書」,建議五大方向:推行全港小學到校視力篩查、在學童保健計劃納入眼軸長度數據、建立基層眼科護理及轉介機制、確保低收入家庭獲公平治療,以及加強公眾教育。
另方面,協會將於9月起動員視光師到校義務篩查,並推出「守護兒童——近視管理支援計劃」,免費資助600名低收入家庭學童到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診所驗眼及驗配近視控制眼鏡,協助減輕家庭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