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TVB主持梁芷珮患子宮肌瘤 靠2種治療方法成功康復 醫生:3種飲食壞習慣必戒
廣告
43歲的梁芷珮因主持TVB旅遊節目《潮什麼》系列人氣急升,早前更從劏房搬入九龍站上蓋的千呎三房海景豪宅,後來又遷入東涌豪宅,生活似乎相當富貴。然而她早前透露子宮有問題,不幸患上纖維瘤,需定期接受治療。近日她就公佈「喜訊」,指兩種治療方法結合之下,子宮肌瘤已大幅縮細至「細到搵唔到」,康復進度似乎相當理想。
中藥+針灸治療 子宮肌瘤幾乎消失
梁芷珮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其康復進度,她指經過半年中藥及針灸治療,子宮肌瘤已縮小到幾乎看不見,
「啱啱婦科檢查,個肌瘤細到搵唔到!好想比(畀)人知,中藥真係幫到我。」

事實上,去年梁芷珮兄長曾現健康問題,她曾向網民尋求青光眼治療意見。另一方面,原來她的母親也有類似問題,梁芷珮擔心與家族遺傳有關,經檢查後她得知自己屬於「擲界」,需要定期監察。此外,今年1月,她曾上傳右手纏有紗布的照片,幸好她報平安,表示無大礙。
子宮肌瘤與遺傳、生活習慣有關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雖然多數情況下不會帶來嚴重影響,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經血過多、腹部凸起、尿頻等症狀,甚至影響懷孕及生活質素。婦產科專科醫生謝倩盈接受《日日健康》醫聊室訪問時曾指出,子宮肌瘤的成因與遺傳、荷爾蒙變化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她提醒,部分肌瘤患者可能長期無明顯症狀,宜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及早發現。
子宮肌瘤常見症狀
子宮肌瘤(又稱為子宮纖維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多見於30至50歲女性。因肌瘤生長的位置與大小不同,病徵亦會不一樣。雖然大多數子宮肌瘤生長緩慢且無明顯症狀,但部分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可能會有腰痛、便秘、尿頻、腹部凸出、經痛、經血增加、經期延長和貧血等症狀。謝倩盈醫生建議若有以上情況,應盡快接受婦科檢查和超聲波掃描,以進一步確定病因。
子宮肌瘤會變癌症?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其惡變機率較低。多項研究及臨床觀察表明,僅有不到1%的子宮肌瘤有機會發生「肉瘤變」。但在子宮肌瘤持續生長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營養血供的變化或肌瘤內部細胞的分化,在外觀上呈現出一系列改變。因此,即使不用手術,子宮肌瘤患者也要定期進行檢查。
如何預防子宮肌瘤?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子宮肌瘤的發展至關重要,建議可從以下7個方面著手降低子宮肌瘤發生的風險:
- 減少攝取高糖食物:高糖份攝取不只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和肥胖問題,也容易助長子宮肌瘤的發展。
- 盡量避免高油脂食物:雌激素是由脂肪製造的,由於子宮肌瘤對激素的變化敏感,高油脂食物會刺激肌瘤的生長。
- 避免攝取過多雌激素:應盡量減少食用含有高濃度激素的食物,如蜂王乳、魚卵、胎盤素以及動物內臟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刺激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從而促進子宮肌瘤的生長。
- 保持適度運動:適度運動不僅能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亦可維持正常的體重水平。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較高。
圖片來源: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