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去年自殺率上升超國際水平 年輕男性財困成主因 失業男性風險高六倍
昨日(9月10日)適逢「世界防止自殺日」,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布最新數據,指2024年本港自殺率升至14.1,高於2023年的13.5,並超過國際水平。雖然15歲以下兒童自殺率大幅下跌,但25至39歲男性的數字卻連續三年上升,當中以財務及債務問題最為突出,失業男性的自殺風險更高出五至六倍,情況令人憂慮。
2024年自殺率上升 高於全球水平
中心根據死因裁判法庭數據推算,2024年香港的自殺率為14.1。經按世界人口年齡結構調整後,香港的年齡標準化自殺率為10.6,較2021年全球的8.9(世衛數據)為高,反映本地問題嚴峻。
數據顯示,2024年15歲以下兒童自殺率按年下降46.7%。男性案例由6宗減至3宗,女性則由9宗減至5宗。專家認為,與校園防止自殺措施及社會關注度提升有關。然而,15至24歲學生自殺人數與2023年相若,並未見明顯改善。
25至39歲男性風險急升 債務及賭博為隱憂
25至39歲男性的自殺率由2021年的10.0升至2024年的14.4,增幅明顯。中心指出,失業男性的自殺風險是有工作的人的五至六倍。財務問題佔該群組自殺原因的37.7%,其中超過四成與債務有關,非法賭博更是最常見的來源。分析遺書發現,雖然男女均表達對家庭的掛念,但男性普遍受「經濟支柱」角色壓力所困,令心理負擔加重。
熱線求助激增 年輕男性佔比高
「生命熱線」2025年首八個月接聽85,583個來電,按年增15.5%。2024年全年來電超過114,000宗,其中25至40歲年輕男性達4,280宗,較2023年增加66.1%。來電中,「精神問題」為最主要困擾(34.6%),其次為工作壓力(21.2%)及經濟問題(12%)。
中心與生命熱線指出,自殺問題已影響社會不同層面,防止工作需全社區共同承擔。社會應推動雙軌策略:一方面鼓勵高危人士主動求助,另一方面加強「守門人」的識別與支援能力,及早介入,防止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