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臣山 產後抑鬱 壽臣山雙屍案|30餘歲媽媽上吊亡7個月大女兒溺斃 死者疑患產後抑鬱 8大主要病徵無故哭泣屬警號

壽臣山雙屍案|30餘歲媽媽上吊亡7個月大女兒溺斃 死者疑患產後抑鬱 8大主要病徵無故哭泣屬警號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廣告

港島南區今日(13日)發生一宗雙屍命案。事發於下午4時許,警方接獲一名外籍男子報案,指其妻子於壽山村道壽山花園住所內上吊,同時發現其7個月大女嬰於廚房內昏迷。救援人員接報到場後,經檢驗證實報案人妻子及女嬰當場不治。

綜合本地傳媒報道指,涉事夫妻年約30多歲,其中男方為法國人,女方則為混血兒。據報女事主患有產後抑鬱,今日藉詞叫丈夫外出,至丈夫回家後驚見妻子上吊身亡,而7個月大女嬰則被浸死。

媽媽患產後抑鬱 伴侶亦可受牽連

產後抑鬱並不罕見,亦可以引致嚴重後果。據衞生署資料,婦女在分娩可能出現荷爾蒙變化、角色的轉變,同時面臨照顧嬰兒的挑戰及家庭的問題,罹患產後抑鬱風險亦較高;有研究顯示,產後抑鬱會影響媽媽養育嬰兒的能力,並對嬰兒的身體健康、心智成長和行為情緒發展帶來潛在的影響。若媽媽出現產後抑鬱,伴侶亦有較大機會受情緒困擾。

產後抑鬱主要風險因素

臨床因素

  • 過去曾患上精神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
  • 產前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

心理社交因素

  • 性格上較容易焦慮
  • 缺乏社交支援
  • 與伴侶關係欠佳
  • 婆媳關係欠佳
  • 家庭暴力
  • 經濟困難
  • 生活壓力事件

與懷孕、生產及嬰兒相關的因素

  • 分娩前後出現併發症
  • 緊急剖腹分娩
  • 曾經流產、難以懷孕
  • 意外懷孕或對懷孕感到矛盾
  • 嬰兒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或早產

及早識別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的主要病徵包括:

  • 大部分時間情緒持續低落,例如感到沮喪、憂愁,無故的哭泣或欲哭無淚
  • 對以往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 甚至對孩子也失去興趣 )
  • 食慾不振
  • 失眠或早醒
  • 經常感到疲倦及缺乏活力
  •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自責內疚,感到一無是處和絕望
  • 過分焦慮、煩躁不安

如以上的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並明顯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便應及早尋求協助。

預防產後抑鬱8大重點

  • 在懷孕前有充分的準備,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
  • 對養兒育女抱切合實際的期望,有助適應產後的生活
  • 透過參加社區志願機構所舉辦的相關講座及工作坊,學習更多有關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
  • 與其他家長溝通和分享經驗,建立支援網絡
  • 與伴侶及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促進了解,互相支持
  • 確保有充足的休息,例如可以托人在產後幫忙料理家務和照顧嬰兒等
  • 抽時間進行休閒活動,例如散步或聯絡朋友
  • 保持健康飲食;不吸煙及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