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放寬探望規定 長期住院病人可與毛孩重聚 醫管局放寬動物探訪 冀末期病人緩減焦慮 婆婆見愛犬一周後安詳離世

醫管局放寬動物探訪 冀末期病人緩減焦慮 婆婆見愛犬一周後安詳離世

健康
現時不少家庭視寵物為家人一分子,醫院管理局亦順應這股「寵物友善」風氣,放寬院內動物探訪安排。新措施容許長期住院病人,包括正接受紓緩治療、末期癌症病人等,在情況許可下申請與心愛毛孩見面;同時增加「狗醫生」、「貓醫生」定期探訪活動。醫管局指動物能紓緩焦慮與痛楚,讓病人心情放鬆,因此在感染控制許可下,會盡量促成人寵重聚。

婆婆見愛犬一周後安詳離世

醫管局紓緩治療中央委員會主席郭愛玲曾處理過多宗寵物探訪個案,其中一位七旬婆婆養有一隻貴婦狗,病床上放著與愛犬合照。婆婆病情惡化,女兒表示母親十分掛念愛犬,但因行動不便,無法短暫出院與牠見面。醫院了解情況後,特別安排單人病房,讓家屬將狗隻以寵物袋帶入探望。狗狗全程安靜地趴在主人床邊,婆婆露出久違的笑容。這次會面後約一星期,婆婆離世。

郭愛玲表示,會面安排會因應病人個別情況而定,沒有固定地點或時間。若病人飼養大型犬隻,醫院會改於花園等戶外地點見面,讓病人與寵物在更寬敞的空間重聚,留下溫暖回憶。

動物醫生定期探訪

除個人探訪外,醫管局亦舉辦「動物探訪活動」,讓沒有養寵物的病人也能受惠。過去兩年共舉辦超過50場,由義工攜同受訓的「動物醫生」探訪病人。義工Angela自2006年起參與服務,現帶同13歲狗狗Goofy探訪各院舍。

她指出,成為「動物醫生」需通過性情、健康及服從性評估,並完成半年實習期,每年續牌。探訪前義工會了解病人意願及身體狀況,確保安全與尊重。Angela憶述,曾有院友原本滿臉怒容,不敢接近他人,但當抱起狗狗後,表情變得柔和,甚至露出笑容,氣氛也隨之放鬆。

動物是病人的精神支柱

醫管局指,動物探訪能紓緩病人焦慮與痛楚,並增進病人及醫護之間的交流,令病房氣氛更輕鬆。活動前會有感染控制安排,確保義工、動物及病人安全。郭愛玲提到,病人與動物互動後往往會展露笑容,家屬也常將這些影像視為珍貴回憶。她表示,醫管局將繼續擴展動物探訪及動物輔助治療,涵蓋兒科、精神科、老人精神科及復康科等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