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 港大 乳癌治療|港大率先引入切腫瘤即移植自體脂肪 重塑乳房防變形助患者重拾自信

乳癌治療|港大率先引入切腫瘤即移植自體脂肪 重塑乳房防變形助患者重拾自信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港大醫學院今日(30日)公布,外科學系研究團隊率先在本港開展「自體脂肪乳房重塑手術」臨床試驗,為早期乳癌患者在切除腫瘤後,隨即利用自體脂肪移植(脂肪填充)技術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以改善術後乳房變形問題。初步結果顯示,患者創傷少、復原快,並未出現嚴重併發症或癌症復發。研究團隊期望此新技術能提升患者的外觀及生活質素,協助她們重拾自信。

傳統手術限制多 乳房易出現變形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第三大致命癌症。雖然乳房保留手術已成常規治療方案,但患者術後仍可能因組織缺損導致乳房變形,影響外觀與心理狀態。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乳腺外科主任兼崇光基金教授(乳腺癌研究)鄺靄慧教授指出:「許多女性在診斷乳癌後最擔心的就是須切除乳房,影響外觀,臨床上更有患者在手術後因外觀轉變而自信心受挫,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康復進度。」

她解釋,傳統保乳手術一般會結合整形手術,透過調整周邊組織重塑乳房形狀,但效果受限於切除後剩餘組織體積。若腫瘤較大或位置接近乳房中央,術後容易出現明顯不對稱或凹陷,「這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壓力,降低她們對手術結果的滿意度。」

結合自體脂肪移植 重塑自然乳房形態

鄺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於2024年起在瑪麗醫院展開臨床試驗,針對早期乳癌患者,在乳房保留手術中即時結合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進行重塑。該技術由乳腺外科與整形外科醫生協作完成:前者負責切除腫瘤,後者則從患者腹部、大腿或腰間抽取脂肪,經處理後注射至乳房,以填補缺損。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李中正醫生指出,自體脂肪移植在醫學界已有多年應用,常見於美容或隆胸手術,但用於乳癌切除後即時重建仍屬少數,「過去醫學界對於在腫瘤切除後立即進行自體脂肪移植的安全性與效果仍存有疑慮。但隨着臨床數據的累積,反映該技術安全性良好。因此,臨床團隊亦應用此技術於本地病人,並希望作進一步研究,以追蹤長期效果。」

臨床成果理想 復原快且滿意度高

臨床試驗計劃共納入48名早期乳癌患者,目前已完成15宗手術。病人術後一般可於翌日出院,並能繼續接受後續電療及藥物治療。港大團隊持續收集患者術後數據,包括乳房外觀、體積變化及生活質量評估。

目前為止,未有病人出現復發跡象。此外,60%的病人已進行術後三個月的檢查。初步數據顯示,透過自體脂肪重建,於手術後三個月時,病人的乳房會有約10%的體積增長,對照組則普遍會有12%的減少。初步亦可見患者的生活質素,特別是對於自身健康滿意程度較傳統手術提升。

乳癌治療 港大 鄺靄慧教授強調,團隊的目標是為乳癌患者提供其他治療方案選擇,改善術後乳房外形對稱性與自然感,從而提升患者自信及生活質素。(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
鄺靄慧教授強調,團隊的目標是為乳癌患者提供其他治療方案選擇,改善術後乳房外形對稱性與自然感,從而提升患者自信及生活質素。(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

應用3D影像監測 為臨床提供實證依據

為更準確評估手術成效,研究團隊引入3D影像系統進行術前與術後比較,量度乳房體積及形狀變化。此技術不但有助長期監測重塑成果,亦可提供客觀數據以驗證自體脂肪移植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鄺靄慧教授表示,團隊希望研究結果能推動即時自體脂肪移植在乳房保留手術中的更廣泛應用,為乳癌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重建選項,目標不僅是治癒疾病,亦幫助患者回復體態重拾自信。

乳癌治療 港大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香港開展一項臨床試驗,率先採用「自體脂肪乳房重塑手術」,為早期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隨即利用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進行乳房保留手術。研究團隊包括(左起)李中正醫生、鄺靄慧教授及張浩鴻醫生。(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香港開展一項臨床試驗,率先採用「自體脂肪乳房重塑手術」,為早期乳癌患者切除腫瘤後,隨即利用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進行乳房保留手術。研究團隊包括(左起)李中正醫生、鄺靄慧教授及張浩鴻醫生。(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

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