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胰臟癌年殺逾900港人 多食3類食物降30%風險 中醫推薦按3個穴位防胰臟發炎
廣告
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2023年本港錄得37,953宗癌症新症,「最常見癌症」當中胰臟癌雖「十甲」不入,但卻成為致癌癌症的第4位,總共導致918名患者死亡。胰臟癌被譽為「癌王」,其擴散速度驚人,那麼如何有效保護胰臟健康呢?專家建議攝取三大營養素,甚至有研究指出,這些營養素能降低胰臟癌風險達30%。
3大營養素保護胰臟
台灣營養師趙函穎指出,胰臟與內分泌及外分泌系統息息相關,過多油膩食物會增加胰臟負擔。因此,保護胰臟的關鍵在於減少高油飲食,並補充以下3大營養素。
- 鉻:鉻是胰島素的主要成分,能促進胰島素正常分泌,預防糖尿病。趙函穎建議多食用糙米、玉米、牛肉及蛋類來補充鉻。
- 葉酸:葉酸不僅對孕婦重要,還能維持細胞健康,防止DNA及RNA突變。根據《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的一項研究,若每週攝取3至4次葉酸,並多食用綠色蔬菜,胰臟癌風險可降低18%。
- 硒:硒是抗氧化營養素「穀胱甘肽」的關鍵成分,主要存在於堅果、牛肉及蝦中。研究顯示,每日攝取足夠的硒和維生素E,能將胰臟癌風險降低30%。
胰臟與消化系統關聯
中醫認為胰臟與消化系統密切相關。中醫師羅珮琳指出,胰臟在中醫中屬於脾,負責食物代謝。若脾虛,食物無法正常代謝,會形成脾塊,類似於臟毒或積聚。
1款茶飲護胰健脾
羅珮琳表示,從中醫望診角度看,胰臟癌有四大徵兆:黃疸、體重無故減輕、腹部肥大四肢消瘦及舌苔白黃厚。這些多為晚期症狀,需及早注意。為改善脾虛,羅珮琳推薦「護胰健脾茶飲」。
這款茶飲由絞股藍、白朮、茯苓、山藥及枸杞子組成,將其以600c.c.水煮約15分鐘即可飲用。羅珮琳指出,山藥、茯苓及白朮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及代謝。
絞股藍性味偏涼,富含皂苷,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對於已有癌細胞者,皂苷可促使其凋亡,對胃、膀胱及腎臟等癌症亦有幫助。
三穴位改善消化、護胰臟
除了胰臟癌,急性胰臟炎也困擾不少人。羅珮琳解釋,胰臟發炎後會出現「火熱」現象,進而轉變為「氣陰兩虛」體質,常見症狀包括疲乏、倦怠、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及便秘。她建議按壓以下三個「黃金穴道」,以恢復脾胃功能及保護胰臟:
- 脾俞穴:位於後背,肩胛骨下緣與脊椎的連線處,從脊椎往下數四個脊椎處,旁開約1.5寸(約一個大拇指寬半)。
- 中脘穴:位於腹部前側,劍突與肚臍之間的中點,能幫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
- 太谿穴:位於腳踝內側的腳踝骨與阿基里斯腱之間,為腎經穴道,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改善身體乾燥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