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飯綜合症|男子用隔夜飯製炒飯 患「炒飯綜合症」入ICU險死 1種存放方法惹禍4類食物切忌隔夜
廣告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的姚先生(化名)因食用隔夜白米飯自製的炒飯,險些喪命。姚先生為了省事,使用已在冰箱中存放兩天的剩飯製作炒飯。食用後,他立即出現劇烈腹痛和嘔吐等症狀。由於病情嚴重,南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迅速通過綠色通道聯繫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蠟樣芽孢桿菌」常見於澱粉類食物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姚先生被送到市一醫院時,已經面色慘白、呼吸困難,並處於嚴重休克狀態,情況十分危急。幸運的是,經過ICU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姚先生最終脫離危險。市一醫院的專家指出,姚先生被確診為「炒飯綜合症」,這是一種由「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嚴重食源性疾病。這種細菌常見於米飯、炒飯等澱粉類食品中,尤其在室溫下容易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即使重新加熱也難以徹底消除。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後,可能引發劇烈的胃腸道反應,嚴重時可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進一步指出,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在夏秋季節更為常見。隔夜米飯、麵包、酒釀等均是高風險食品。這類污染往往不易通過外觀、氣味察覺,使得防範難度增加。
4類食物切忌隔夜食
綠葉蔬菜
綠葉菜在烹飪後,若長時間放置或儲存不當,易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實驗顯示,綠葉菜在25℃的常溫下保存24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可達0.1g/kg以上,而成人攝入0.2g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2小時內可能致命。
海鮮產品
蝦、蟹等海產品本身可能攜帶多種細菌,常規的烹飪方法難以將細菌徹底消除。若不及時食用,細菌會迅速繁殖並可能產生毒素,導致胃腸道不適,甚至損害肝、腎功能。
木耳、蘑菇
幹制的木耳和菇類,無論是室內栽培或野外採集,其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蔬菜更低。然而,若食材在室溫下泡發過久,或煮熟後放置時間過長,不僅會生成亞硝胺,還可能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嚴重可致死。
溏心蛋
相比熟透的白煮蛋,許多人偏愛半生不熟的溏心蛋。但這種半熟的雞蛋往往殺菌不夠徹底,可能含有沙門氏菌等多種致病細菌,久放更易滋生細菌,食用後會危害腸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