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 腎病

腎病|尿液清澈明≠健康 4種情況恐患腎病 泌尿科醫生:2種顏色先算正常

生活健康

廣告

尿液的顏色常被視為健康的指標,當尿液混濁時,許多人會認為是因為水分不足。然而,台灣泌尿科專家王士綱指出,長期尿液透明並不一定代表健康,這可能是腎臟發出的求救信號。理想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或淺稻草色,這顯示體內水分與代謝平衡,腎臟正常運作以濃縮和排泄廢物。

尿液顏色與腎臟健康關係

王士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尿液顏色是身體水分代謝和腎臟功能的指標。許多人誤以為多喝水後尿液越透明越健康,但這只是部分正確。若長期出現透明尿、頻尿或夜尿次數每晚超過兩次,可能反映出飲水過量,導致身體水分調節異常,增加腎臟負擔。

過量飲水的潛在風險

他進一步解釋,當水分攝取量超過身體需求時,腎臟需加倍運作以排出多餘水分,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腎臟過度耗能,甚至引發電解質失衡、低鈉血症等問題。嚴重時可能出現頭暈、肌肉無力、噁心,或在極端情況下引發抽搐與意識混亂。

透明尿4大常見原因

  1. 過度飲水引致的水中毒。
  2.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導致尿液滲透壓上升,造成頻尿。
  3. 慢性腎臟病早期,腎臟濃縮廢物能力下降。
  4. 使用利尿劑、咖啡因或酒精等刺激性飲品。

尿液現2種顏色先算正常

王士綱指出,理想的尿液顏色應呈淡黃色或淺稻草色,這代表體內水分與代謝平衡,腎臟正常濃縮與排泄廢物。若尿液顏色偏深,可能是水分攝取不足或腎臟濃縮廢物功能啟動等原因。

正確飲水建議

他強調,「多喝水」不等於「喝得健康」,應適量飲水並定期觀察尿液變化,若發現尿液顏色異常,應進一步接受腎功能檢查與血液電解質分析,以便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保護腎臟健康。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成人每天應飲用6至8杯,每杯240毫升的水。國小學童至少應飲用1500毫升的水,應分次小口慢慢喝,並根據當日活動和環境適度調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如有疾病,應諮詢醫師以確定適合的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