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獲批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 目標2028年招50名醫科生【收生實習安排一覽】
科大獲批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 目標2028年招50名醫科生【收生實習安排一覽】目錄
政府科大各出資五成
盧寵茂在記者會上表示,科大醫學院的策略定位清晰,融合醫療與科研,且具全球視野。他特別提到科大「財政實力較雄厚」。盧寵茂指,科大較理大和浸大優勝的地方,在於其策略定位清昕,全球視野很闊,並且財政實力雄厚,符合政府的配對政策。
在資金安排方面,科大將自資20億元於清水灣校舍興建新的醫學院綜合大樓,作為過渡校舍。盧寵茂透露,未來25年,政府與科大出資比例約為「一比一」,科大將透過捐款和捐贈基金等自身資源注資新醫學院,政府亦會預留資源支持。政府將與科大簽署諒解備忘錄,涵蓋資金安排、課程認證、教學醫院資源及教職員招募等。
兩階段校舍安排:先清水灣後牛潭尾
政府早前已表明,將在北部都會區牛潭尾預留土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盧寵茂稱此政策無變,只是考慮到新醫學院和校舍未建成,所以科大提出在校園加建綜合大樓,作為教學和培訓的過渡安排。不過,由於牛潭尾的校舍預料需到2034至2035年才啟用,科大故提出在清水灣校園自資興建綜合大樓作「過渡校舍」。牛潭尾的土地將發展大學城,其中46公頃將用於教育。
科大主打醫療科研
政府今年3月公布收到科大、理大和浸大申請爭辦醫學院。有工作組消息人士向報章表示,3份建議書各有千秋:浸大較着重中西醫協作和大灣區醫療融合,理大強調醫工合一,而科大則著重醫療科研。
盧寵茂強調,科大在AI(人工智能)、大數據及腦神經學科方面有科研優勢,相信這有助應對香港人口老化及人手短缺的挑戰,並將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盧寵茂指出,希望培養出醫生科學家,而科大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方面均有強項,新醫學院是研究結合科學,希望加強結合,發揮優勢。
工作組最終建議是基於考慮哪個方案「最配合同最幫得到香港整體醫療發展方向」;目前大方向是想將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除了滿足教學等條件,工作組「比較秤先咗」醫療科研發展,得出最終建議。工作組認為,「一係唔做,一係就希望做到一間在醫療科研和創新科技比較領先的醫學院,會值得啲」。盧寵茂亦有信心科大能跟現時港大及中大醫學院「錯位發展」及良性競爭。
儘管工作組消息人士承認科大缺乏醫療教學經驗,「唔係無risk(風險)」,但盧寵茂表示最終決定已經過專業和全面判斷,達至「大多數支持」,並非用簡單投票或評分制決定。政府去年10月中成立的「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將繼續工作,監督科大。
臨床實習初擬聯合、將院、啟德
醫管局昨日表示,將提供足夠支援予新醫學院進行臨牀培訓。政府消息人士稱,醫管局初期擬安排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或啟德醫院為新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消息續稱,幾間醫院各有長短,不排除科大醫科生可選多於一間並分科到不同醫院實習。待牛潭尾醫學院落成、但該處的新教學醫院未落成時,學生實習地點可能再安排到北區醫院或博愛醫院。
第二學位課程重視STEM
科大醫學院將以「第二學位」形式招生。科技大學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委員霍泰輝表示,收生要求將要求學生在「第一學位」修讀相關學科,例如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學科。招生亦會考慮學生的多元發展,舉例指若有意入讀的學生在AI等方面發展特別好,會再作考慮。霍泰輝續指,科大醫學院與另外兩間醫學院不同之處,在於科大具備AI、機械人及微創等新科技,學生可更容易擁抱新科技。
非本地生比例與語言要求成焦點
外界關注課程取錄非本地生的比例,以及是否將廣東話列為入學及畢業要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提到,目前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限額為50%,醫學教育屬特殊人力規劃學科,將會密切留意收生情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曾披露非本地生比例可能佔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科大籌委會委員霍泰輝表示,校方仍就非本地生比例討論,暫未有定案,但強調科大除了想為本地訓練醫生外,亦希望香港變咗個「教育樞紐」。
至於語言方面,盧寵茂強調,醫生面對病人,絕對需要有溝通能力。他希望醫療人員掌握「兩文三語」,相信科大在入學上會有一定要求,課程亦會針對語言溝通的培訓。霍泰輝則指,校方仍在討論是否在入學及畢業加入廣東話要求。
理大失望 中大港大支持
對於獲得籌辦權,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稱深感榮幸,強調科大將全力支持政府在推動醫療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的前瞻性策略,培育「兼具臨牀卓越實力與前沿科技運用能力的新一代醫療先鋒」。校長葉玉如則期待新醫學院畢業生在日新月異的醫療領域中擔當重任,並深盼這些畢業生日後成為兼具卓越實踐能力與前瞻視野的醫務人員。她又表示,科大熱切期盼與政府、醫院管理局、香港醫務委員會、本地兩間醫學院、醫學界及社區夥伴緊密合作。
落選的兩間大學亦作出回應,理大發稿稱尊重政府決定,但同時表示失望,校長滕錦光強調「失敗乃成功之母」,將檢視今次經驗迎接未來挑戰。浸大校長衞炳江則稱尊重結果,並指在爭辦過程中成立的「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將繼續發展。盧寵茂及教育局長蔡若蓮均感謝理大和浸大提交申請,稱兩校方案「極具心思和遠見」,政府會繼續跟進。
現有的兩間醫學院亦表示支持,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均支持政府決定,相信增設醫學院將有助培訓更多醫療人才,並提升香港醫療專業的國際地位和區域優勢。中大校長盧煜明稱歡迎香港設立第三間醫學院,相信該措施將鞏固香港醫學在亞洲、甚至世界的領先地位。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期望未來與本地兩所醫學院合作,各展優勢,共同推動醫療服務協同創新與提升實力。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3所醫學院將與醫管局產生協同效應,醫管局將提供支援予所有本地大學的醫學院進行臨床培訓及科研工作,並將提供足夠名額予所有本地大學醫科畢業生實習,並聘請所有合資格的畢業生接受專科培訓。
香港牙科醫生邊個好?公立醫院、私家醫院、診所收費及名單一覽
長者牙科津貼|4大津貼申請資格+方法一覽 免費鑲假牙/杜牙根/補牙/洗牙
港大研究|破解慢阻肺病急性發作關鍵訊號 兩大指標助預早識別高危患者
電費津貼2025|最新17大電費補貼 政府/中電/港燈申請資格+方法
港大研究|關鍵腸菌影響肝癌免疫療效 倡研「腸道菌調控療法」提高治癌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