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醫院 醫管局

長洲醫院醫患如親 急症護士守護島民33年 職員難忘放假自發回院救傷者

健康
在長洲,醫院不只是醫院,而是街坊之間最溫暖的連結。這裡的醫護,既是專業的白衣天使,也是街角遇到的鄰居。1934年至今,長洲醫院已守護島上居民91年,醫療設備不斷升級,卻始終保留最珍貴的人情味。醫院管理局日前於Facebook專頁分享他們的故事影片,記錄了這段跨越醫院與社區的深厚連繫。

長洲醫院91年的蛻變

長洲醫院是醫院管理局轄下唯一一所位於離島的公立醫院,1934年落成,位於長洲中央。雖然規模不大,卻承載著約兩萬名島民的健康需要。醫院設有普通科門診、24小時急症室,以及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專職醫療服務,功能齊備。共三層高的醫院大樓更於2010年獲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官網)
(圖片來源:醫管局官網)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官網)
(圖片來源:醫管局官網)

街頭重遇當年接生BB

周綺蘿Debbie在1992年加入長洲醫院擔任助產士,現為急症室護士。「今天是你的病人,走在街上是你的鄰里,回到家或是你的家人」這句話,道出長洲醫院獨有的人情味。她笑言,在長洲街頭行走,總能遇見曾在醫院照顧過的街坊。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位媽媽和就讀中學的兒子,媽媽對孩子介紹:「這就是當年在醫院替你接生的姑娘。」周姑娘感慨時光飛逝,笑言「即刻覺得自己老了!」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從來沒有想過離開長洲」

病人服務助理李慧卿,人稱「卿姐」,在長洲醫院工作已達27年,至今在島上生活了67年,坦言「從來沒有想過離開長洲」。長洲醫院裡病房工作與日間門診工作緊密融合,抽血、打石膏、心電圖等都要學,需要知識更加多,醫院更會給機會到外面讀書。卿姐亦憶述,一位年屆80的婆婆曾因輕微中風需到醫院接受物理治療,當時她隨鄉村救護車前往婆婆家陪伴對方到醫院。後來兩人在街上偶遇,婆婆認得卿姐,叮囑她天冷要多穿衣服。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放大假都自發回來救濟事故

卿姐最難忘的經歷發生在2011年的清晨。長洲碼頭開出的雙體船開出沒多久,船隻意外撞到避風塘的石墩,造成船上76人受傷。當時她正值休假,在家中得悉消息後,立即趕回醫院支援。那天急症室大堂與病房一度擠滿傷者,有人需要照X光,有人等待包紮,還有部分重傷病人被緊急轉送到市區醫院。「當日所有同事都主動回院支援,穿上制服便立即投入工作,大家同心協力。」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

策劃演習迎接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是島上年度盛事,每年吸引過萬遊客湧入,醫療安全自然成為關鍵。周姑娘分享,醫院舉行大型事故應變演習。「演習會模擬各種突發情況,例如包山倒塌、飄色巡遊小演員暈倒,或碼頭人流擁擠出現推撞跌倒事故等。由於場景逼真,曾有街坊目睹演習中大量『傷者』的場面,誤以為是真實事故。」她補充,演習不只是「做做樣子」,而是真正演練流程——從即場分流、初步治理,到將傷者分別送往長洲醫院和東區醫院,每一個細節都要精準。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官網)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官網)
長洲醫院 醫管局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官網)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官網)

圖片來源:醫管局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