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開發口服雙效抑制劑 對抗多種冠狀病毒對抗藥性病毒亦有效
冠狀病毒再度動物傳人風險增加
過去20年,冠狀病毒已引發三次重大疫情,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近期發現多種新型病毒從動物傳播至人類,顯示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依然存在。這種持續的威脅強調了需要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案,以應對這些危險病毒。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朱軒指出,TMPRSS2是一種宿主酵素,冠狀病毒利用它入侵人體細胞,因此成為抗冠狀病毒療法的潛在靶點。然而,目前的TMPRSS2抑制劑(如卡莫司他)存在局限性,因為它們在口服後不易被人體吸收,且在體內迅速分解,導致療效降低。
雙效抑制劑TMP1的創新突破
研究團隊致力開發一種可口服的抑制劑,能同時針對冠狀病毒Mpro和宿主TMPRSS2,提供高效力的雙重保護。通過新型化學合成方法,篩選出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Mpro和宿主TMPRSS2酶活的小分子抑制劑,並對其進行優化,最終研製出TMP1。該抑制劑經過進一步測試,以評估其在人體內的穩定性、抗病毒效力及對抗藥突變株的敏感性。
朱教授表示,TMP1對所有已知人類致病性冠狀病毒(包括高致病性新冠病毒、沙士病毒及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均具廣譜抗病毒效力。此外,TMP1能有效減低倉鼠所受新冠病毒的傳染,展現出良好的保護作用。TMP1結合Mpro蛋白酶的機制有別於現有藥物如奈瑪特韋(Nirmatrelvir),能克服部分抗藥性問題。事實上,在感染細胞與動物實驗中,TMP1對具Paxlovid抗藥性新冠病毒變異株展現出有效的保護作用。
雙靶點策略開創抗病毒新方向
這項研究首次證實,通過同時靶向Mpro和TMPRSS2可提供針對冠狀病毒感染的強效且廣譜的保護作用。朱教授指出,這種雙靶點策略為治療設計開拓新方向,有助於開發出下一代更高效的抗病毒藥物,並降低藥物產生抗藥性的風險。
該研究成果已獲國際認可,並在2025年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銀獎,同時在第十屆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競賽中取得佳績,榮獲金獎及兩項特別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