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同行 合力制訂「復元」計劃

緊密同行 合力制訂「復元」計劃

健康
傳統上,治療相對嚴重的精神科病症,一般依靠藥物控制症狀,強調患者對醫生指示和藥物的依從性,患者相對被動。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許漢文醫生分享道:「我們近年積極為精神科患者以『復元模式』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療方案,以患者自身的多方面需要出發,與他們一起制訂更適切及個人的復康計劃。」

以患者個人需要為本

藥物對於治療嚴重精神科病症依然非常重要。然而,單靠使用藥物,往往忽略了患者個人需求及日常生活等重要因素。許醫生指出,為與患者一起制訂最合適的復康計劃,醫護團隊同樣看重患者個人成長、復康理念及需要,期望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一個緊密同行的關係,亦會定期與他們檢討復康進程。

簡單來說,傳統治療模式更偏向於以患者的症狀為中心以制訂治療計劃;而現時的復元模式更著重由患者個人主導,包括根據患者個人復康優勢來制訂治療方案,更會好好利用照顧者和同行者的力量,強化患者自信心,以達至更好的自我疾病管理。

多元化復元概念有十大原則,其中三項重要原則包括醫護團隊會引導患者思考自己的希望和個人長處,並希望患者能感受自己在復康路上擁有選擇權,而不單單是依從他人為自己所選的方案;其餘七項原則包括自決、尊重、個人化、個人責任、全人角度、在起伏中成長,以及朋輩間的支援。

鼓勵朋輩間同心同行

每一位患者都有不同的個人經歷和處境,相似的是他們都面對著類似的患病困境和復康過程。許醫生指:「患者與患者之間其實最能互相理解,在迷霧中遇上同行者,即使未能隨時相伴在旁,仍能透過有溫度的交流,互相勉勵。他們更能從成功戰勝病魔的朋輩友人身上看到希望。」

為此,東區醫院精神科團隊早年已加入「朋輩支援員」一職,讓患者有更多機會與康復者交流。去年,醫院的成人精神科及老齡精神科日間醫院更額外增聘了兩位朋輩支援員,期望能夠為患者舉辦更多小組活動,促進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機會。

東區醫院去年將院內一個花園改造成「賞心庭園」,為精神科患者提供多感官療癒空間,讓他們能夠以更輕鬆方式參與小組活動,提升治療效果。(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東區醫院去年將院內一個花園改造成「賞心庭園」,為精神科患者提供多感官療癒空間,讓他們能夠以更輕鬆方式參與小組活動,提升治療效果。(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專欄:輕鬆講‧醫事Talk

撰文:醫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