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生黃卓瑩童年濕疹啟發中醫路 狂試護膚品難見效教3招日常保養
童年嚴重濕疹傷口流膿
Yuki自小體質較差,長期受濕疹困擾,童年時幾乎離不開中藥和診所,中醫對她來說並不陌生。即使多年以後,那些痛苦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當時除咗頭頸以外,全身都有濕疹,特別係大腿關節位,每晚都癢到忍唔住抓傷,傷口甚至會出水流膿。」最難捱是每逢周末要去詩歌班,規定一定要穿牛仔褲。「每晚返到屋企,條褲黏住咗啲傷口,脫褲嗰下就好似將皮膚結焦再成塊撕落嚟一樣,呢種感覺一輩子都唔會忘記。」這些經歷悄悄影響了她之後的路——先選擇投身美容行業,嘗試幫助別人改善外觀,再走上中醫之路,期望更深入理解健康問題的根源。

創業後自知不足報讀中醫
正因早年經歷對她的影響,Yuki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創業,投身美容行業六年。從不足百呎的小店,到後來開成兩家分店,每天接觸大量有皮膚困擾的客人。隨着經驗累積,她愈來愈覺得問題並非總能靠外在護理解決——「好多人嚟求助,表面睇係皮膚差,但其實背後仲涉及臟腑功能、情緒壓力、生活方式。」她說。單靠護理或儀器,只能處理表層,卻無法解答反覆復發的痛苦。
這種感覺讓她開始反思:「如果只憑經驗同感覺去俾方案,始終會有盲點。我希望有系統咁去理解身體,咁樣先可以俾到客人真正嘅答案。」於是,在創業的第三年,她決定報讀中醫課程,為自己建立更完整的專業基礎。
實習學會聆聽病人故事
讀中醫期間,Yuki獲得不少實習機會,其中在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幾乎每天穿梭不同病房和手術室,曾遇肺腫瘤切除、卵巢癌手術、急症搶救、中風後遺症,甚至分娩等不同個案。許多原本只在書本出現的知識,忽然變成真實場景,「實習俾到我專業知識,同時係一次人生成長,確立咗我真正想追求嘅嘢。」
最近在廣州實習時,她遇上一位產後抑鬱的媽媽,表面堅強,交談不久卻忍不住落淚。那一刻她深刻體會到,醫者的角色不僅是診斷與開藥,更重要的是讓病人覺得「有人睇到、有人明白」。正是那次經歷,令她學會不要急於提出方案,而是先用心去聽;因為當一個人真正感受到被理解,療效已經開始。
從「治病」到「治未病」
讀中醫後也令Yuki對「健康」的理解有了全新視角,以前她以為健康只是「無病無痛」,或「病咗就去睇醫生」;隨着學習愈深入,愈明白到中醫說的「和」——陰陽和、氣血和、情緒和才是根本。「以前覺得皮膚差,做一個療程就解決到;但而家明白到,如果身體本身有問題,無論點樣護膚,成效都會有限。」
她說:「日日健康唔一定係日日打卡運動、飲茶、detox,而係日日聽下自己身體聲音,觀察今日有啲乜嘢唔同,有冇少少唔舒服。」這種「治未病」的概念,令她反思健康不只是短期效果,而是由內而外的調整與長遠習慣。

熱愛冒險探索 追尋身心平衡
除了學業與事業,Yuki 的生活裡亦充滿探索與冒險。她熱愛潛水,最難忘的經歷是25歲生日特意去菲律賓潛水看鯊鯨。那一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闊與寧靜,與日常生活的繁忙形成強烈對比。Yuki笑言,無論是創業還是學醫,背後其實都是同一種「探索」的心態——想去理解更多、嘗試更多,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潛水亦如是,讓她學會慢下來,專注呼吸與身體感受,這種冒險精神,不但陪伴她在創業路上不斷嘗試,也幫助她在學醫過程中保持好奇心。

3大日常護膚習慣
談到日常護膚,Yuki認為「穩定」比「多變」更重要。與其不斷嘗試新產品,不如堅持最合適自己的方案,效果往往更長遠。
在清潔方面,她建議「溫柔但徹底」,特別是乾敏性膚質,更應避免過度摩擦。她提醒卸妝時可選質地溫和但潔淨力高的卸妝膏或卸妝油,減少對皮膚的拉扯與傷害。
「護膚其實就等於習慣。」她笑言,比起臨急抱佛腳式的治療,定期而規律的護理,才是真正影響皮膚狀態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