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瘦底 脂肪肝|身形瘦削照患脂肪肝 醫生揭5類瘦人高危 5招逆轉多食1種水果護肝

脂肪肝|身形瘦削照患脂肪肝 醫生揭5類瘦人高危 5招逆轉多食1種水果超護肝

飲食營養

廣告

不少人以為身形標準或纖瘦,便不會有脂肪肝問題,甚至誤以為只有嗜酒或肥胖人士才需關注肝臟健康。然而,有醫生指出,單憑體重來判斷肝臟狀況實屬一大誤解。事實上,本港逾百萬脂肪肝患者中,不乏外表看似健康、體重正常的個案,而這些「隱形」患者往往具備5大特徵!

「瘦底」脂肪肝個案多 成因非關體重與酒精

遺傳優生科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指,不少求診者常感困惑,明明不常飲酒,亦非肥胖人士,為何仍會確診脂肪肝?張醫生強調,這正是普羅大眾對脂肪肝的最大誤解。他解釋,真正導致肝臟出現問題的關鍵,並非體重或酒精,而是整個身體代謝系統出現紊亂,醫學上稱之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ASLD)。

張醫生形容,肝臟猶如一位任勞任怨的倉庫管理員,日常生活中攝取過量糖分、脂肪,加上壓力過大、經常熬夜及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均會增加肝臟負擔。當肝臟「不勝負荷」時,便會將多餘脂肪儲存起來,久而久之便形成脂肪肝。他特別指出,「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MUNW)更屬高危群體,這類人士外觀纖瘦,但其代謝系統早已響起警號。

「瘦底」脂肪肝5大常見特徵

張醫生羅列了外表不胖卻患有脂肪肝的5大常見特徵,提醒市民切勿單憑體重判斷肝臟健康狀況:

  • 肌肉量偏低
  • 內臟脂肪過高
  • 長期久坐
  • 三餐不定時
  • 睡眠不足

脂肪肝初期徵兆易忽視 嚴重可致肝硬化肝癌

張醫生稱,脂肪肝最令人擔憂之處,在於其早期通常毫無症狀,部分患者或只感到輕微疲倦、右上腹隱隱作痛,或在體檢報告中發現肝功能指數(GOT、GPT)輕微上升,但這些徵兆往往被忽視。

他強調,此時正是調整生活方式的最佳時機。因為若不及時干預,脂肪肝會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引發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發炎訊號,並逐步惡化為脂肪性肝炎(MASH)、肝纖維化,最終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當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時,身體免疫系統會誤將其視為「入侵者」,釋放大量促發炎細胞激素,試圖「清除異常脂肪」,結果反而傷害肝細胞,令肝臟陷入慢性發炎與免疫失調的雙重困境。

張醫生常提醒病人:「不是肝不痛就沒事,而是痛了就常常太晚了」他呼籲,若出現倦怠感、食慾不振或代謝指標異常等情況,均是肝臟發出的「求救訊號」,只要及早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脂肪肝是可逆轉的,並非只能依賴藥物治療。

仙人掌果有助預防脂肪肝

對於如何預防脂肪肝,張醫生分享了一項2025年最新研究,西班牙及墨西哥學者發現,Colorada品種的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果肉萃取物,能有效減少由棕櫚酸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這種獨特的仙人掌果能抑制脂肪酸轉運蛋白(FATP2與FABP1),從脂肪進入肝臟的源頭截斷「補給線」,有效預防脂肪肝。這不僅是抗氧化作用,更是直接針對脂肪代謝機制,被譽為「智慧型營養素」的新發展方向。

逆轉脂肪肝5招 每日做10分鐘護肝

張醫生指出,脂肪肝的形成與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攝取過多油炸食物、精緻澱粉、超加工食品及含糖飲品,同時蔬菜、橄欖油、原型全穀、豆類、莓果及益生菌等天然營養素攝取不足。他強調,毋須進行劇烈改變,只需有意識地作出選擇:

  • 多選原型食物: 盡量選擇未經加工的天然食材
  • 調整進食順序: 先吃蔬菜後吃飯,有助穩定血糖
  • 每日多走動: 即使每日只多走10分鐘,亦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 減少含糖飲品: 以清水或無糖茶代替含糖飲品
  • 適量飲用仙人掌果汁: 富含天然植化素,可為身體補充多酚

脂肪肝6種常見症狀

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約有逾100萬人患有脂肪肝,其成因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有密切關係。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且與過量飲酒或其他繼發性因素無關的肝臟疾病。

  • 1. 食慾不振
  • 2. 噁心
  • 3. 嘔吐
  • 4. 右上腹不適
  • 5. 疲勞
  • 6. 若病情嚴重,可能導致肝臟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