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 消委會 花茶宜忌|消腫通便助眠降血壓 12款花茶飲用宜忌 3款涼性花茶夏季必飲

花茶宜忌|消腫通便助眠降血壓 12款花茶飲用宜忌 3款涼性花茶夏季必飲

飲食營養

廣告

不論中外其實都有飲茶習慣,從中醫角度甚至有不少茶飲對健康有益。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就從中醫角度講述溫性、平性與涼性合共12種花茶功效,逐一講解其功效之餘亦同時拆解相關宜忌,火腩便消費者選擇及配搭。

治失眠、降血壓 12款花茶飲用宜忌

《選擇》月刊文章指出,每種花茶的性味和歸經不一,功效各異。消費者可先了解不同花茶的特性,再因應身體狀況選擇合適茶飲。消委會提醒有關資訊僅供參考,消費者如有健康問題,應及早求醫並遵從醫囑,而孕婦、蠶豆症(G6PD缺乏症)患者、長者、小童等人士飲用花茶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溫性花茶

1.玫瑰花(Rose)

  • 性味:性溫,味甘、微苦。
  • 歸經:入肝、脾經。
  • 功效:理氣解鬱、活血止痛,有助緩和情緒,改善因肝氣鬱結或情志不舒而引起的胸悶脹痛與食慾不振;亦可促進氣血運行,用於情志鬱悶、月經不調、痛經、跌打傷痛、改善膚色等。
  • 禁忌:孕婦、體質偏熱、脾胃虛弱者慎用。

2.桂花(Osmanthus)

  • 性味:性溫,味辛。
  • 歸經:入肺、脾、腎經。
  • 功效:溫中散寒、化痰止咳,有暖胃止痛和緩解食慾不振之效;另可改善經閉痛經、咳喘痰多、口氣等問題。
  • 禁忌:孕婦、體質偏熱、胃部易感灼熱者慎用。

3.茉莉花(Jasmine)

  • 性味:性溫,味辛、微甘。
  • 歸經:入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解鬱、溫中和胃,其芳香可安定情緒,對壓力或情緒鬱悶所致的胸腹脹痛有紓緩作用;亦能對應脾胃不適、飽滯悶脹等症狀。
  • 禁忌:孕婦、體質偏熱、燥結便秘者慎用。

4.玉蘭花(Yulan magnolia)

  • 性味:性溫,味辛。
  • 歸經:入肺、胃經。
  • 功效:止咳化痰、宣肺、疏肝解鬱,能緩解氣喘與胸悶等呼吸道症狀;並適合情緒緊張或壓力大的人士飲用。
  • 禁忌:孕婦、體質偏熱者慎用。

5.接骨木花(Elderflower)

  • 性味:性溫,味辛。
  • 歸經:入肺、肝經。
  • 功效:發汗利尿,主治外感與小便不利。接骨木花較流行於歐洲等地,可製成糖漿和飲品;其果實更會用於咳水之中,被認為有助對抗感冒、發炎等問題。
  • 禁忌:孕婦、體質偏熱者慎用。

平性花茶

6.金盞花(Calendula)

  • 性味:性平,味淡。
  • 歸經:入心經。
  • 功效:涼血止血,有清心火、緩解目赤腫痛、穩定情緒以及護眼等功效;金盞花亦能消炎抗菌,外用可鎮靜皮膚和促進傷口癒合。
  • 禁忌:除非對金盞花過敏,一般情況下無特別禁忌。

7.桃花(Peach blossom)

  • 性味:性平,味苦。
  • 歸經:入心、肝、大腸經。
  • 功效:美容養顏、利水消腫、通便,能緩解水腫和便秘等問題;桃花也能活血化瘀,有助改善氣血不暢和月經不調等情況。
  • 禁忌:久服或損元氣;孕婦慎用。

涼性花茶

8.薰衣草(Lavender)

  • 性味:性涼,味辛。
  • 歸經:入肝、膽經。
  • 功效:鎮靜安神,主治失眠、情緒不穩引起之頭痛;另可用以清熱解毒、散風止痕等。
  • 禁忌:孕婦、體質偏寒者慎用。

9.洋甘菊(Camomile)

  • 性味:性涼,味辛、微苦。
  • 歸經:入肺經。
  • 功效:清熱解毒、袪風濕、解表,主要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喘、咽喉腫痛;亦有助紓緩皮膚瘡腫等。
  • 禁忌:孕婦、體質偏寒者慎用。

10.洛神花(Roselle)

  • 性味:性涼,味酸。
  • 歸經:入腎經。
  • 功效:收斂止咳,助運化,甚至有解酒作用;有助改善肺虛咳嗽,亦可用以降血壓。
  • 禁忌:孕婦、體質偏寒、胃酸過多、血壓偏低者慎用。

11.菊花(Chrysanthemum)

  • 性味:性微寒,味辛、甘、苦。
  • 歸經:入肺、肝經。
  • 功效: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菊花又因應品種、產地、製法等再細分為「杭菊」、「貢菊」、「滁菊」之類。簡單而言,杭菊的花朵較大,入口清香並苦味較輕,效用以清肝為主,較常作日常保健用途。市面上有一種形態細小且略顯零散的「野菊花」,為另一種中藥材,藥性較強且性味較苦寒,未必適合日常沖泡飲用。
  • 禁忌:孕婦、體質偏寒者慎用。

12.金銀花(Honeysuckle)

  • 性味:性寒,味甘。
  • 歸經:入肺、心、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用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亦可緩解皮膚和咽喉腫痛、熱毒痢疾等病症。
  • 禁忌:蠶豆症(G6PD缺乏症)患者禁用;孕婦、體質偏寒者慎用。

四時養生 消委會教四季花茶挑選攻略

季節不同,適合飲用的茶飲亦有異,例如春季易感睏倦,秋季則皮膚乾燥、喉嚨不適,這些皆為季節變化對身體的影響。中醫重視「天人合一」,認為人應隨着季節和天氣變化而調整生活方式;消費者在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茶飲時,也可按照四季更迭來飲用花茶,以「四時養生」的方式達致保健目的。

春季

春天溫暖潮濕,易感春睏、肝氣鬱結。中醫認為,春五行屬木,適宜養肝,故此應疏肝理氣、調暢情志。

  • 玫瑰花能理氣解鬱,緩解春睏引起的疲倦及情緒低落
  • 茉莉花有助紓緩肝鬱所致的胸悶和飽滯胃脹
  • 桃花則利水活血,能改善春季水腫和氣血不暢,適合在梅雨連綿的時候飲用。

夏季

夏天悶熱翳焗,常生暑熱和令人口渴心煩。夏五行屬火,此時應清心降火、養心安神。

  • 金銀花和菊花兩者皆可疏風清熱,對溫病和熱證有一定功效
  • 洛神花可消暑解渴,而薰衣草則鎮靜安神,於暑熱天氣同樣合用。

秋季

秋季乾燥涼爽,秋燥、肺燥咳嗽等不時出現。秋五行屬金,宜養肺潤燥。

  • 菊花茶除了可在夏天沖泡,配以蜜糖亦能潤肺,紓緩秋燥引起的咽乾咳嗽
  • 洋甘菊、金盞花則分別可緩解肺熱咳喘和秋燥目赤,在入秋時節飲用相當適合。

冬季

冬季寒冷乾燥,易感風寒、氣血不暢。冬五行屬水,宜溫補腎陽、驅寒活血。

  • 桂花溫辛入腎,溫中散寒
  • 玉蘭花、接骨木花有助緩解風寒外感的症狀
  • 玫瑰花則行氣活血,促進氣血運行,可改善冬季手腳冰冷及痛經等情況

飲用宜忌

中醫強調陰陽平衡,故此揀選花茶時必須留意其性味是否適合自身體質。普遍而言,日常容易出現眼赤、大便秘結、口乾舌燥、咽痛、皮膚腫痛等人士,一般屬偏熱體質,未必適合長期飲用溫性花茶,否則可能加重內熱。相反,假如平素手腳冰冷、面色蒼白、畏懼風吹,則通常為偏寒體質,涼性花茶不宜多喝,免得身體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