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個脂肪肝 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是元兇!

養出個脂肪肝 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是元兇!

飲食營養
脂肪肝已成為現代都市人常見的健康隱憂。根據本地大學研究數據推斷,本港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患有脂肪肝,每年新症超過10萬,再者70歲及以上的脂肪肝患者因肝病而致命的風險也大幅提升,女患者更甚。

肝臟負責代謝脂肪、糖分及酒精。當攝入過多熱量(特別是糖分與脂肪),身體無法完全消耗時,多餘能量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並堆積在肝臟細胞內。隨著時間當肝臟細胞內脂肪含量超過肝臟總量的5%以上,就造成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或稱代謝性脂肪肝)兩大類型。前者因過量飲酒導致,後者則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綜合症有關。

酒精性脂肪肝(英文簡稱AFLD)的成因是由於長期過量飲酒導致肝臟無法有效代謝酒精,使肝臟中重要的輔酶NADH(還原型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濃度增加而刺激了脂肪酸的合成,以致脂肪酸過多。這些過量的脂肪酸會跟甘油結合而形成三酸甘油酯,並隨時間堆積在肝細胞內,於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

至於非酒精性脂肪肝(英文簡稱NAFLD),現又稱為代謝性脂肪肝(英文簡稱MASLD),臨床上發現患者大多均有著長期高糖飲食的不良習慣,例如常吃過量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加工甜點,又或常喝果汁、汽水、手搖飲品等這些含大量果糖、葡萄糖的食物,以致隨時間令內臟脂肪屯積而造成中央肥胖(即大肚腩)。

要知道果糖代謝也要靠肝臟將之轉化為脂肪酸,再跟甘油結合而形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細胞。因此,長時間持續過量攝取果糖會導致肝臟超負荷運作,最終亦會令肝臟屯積過多脂肪而造成脂肪肝。另一方面葡萄糖攝取過量,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胰島素過多,會促進脂肪合成並抑制脂肪分解,最後也可導致過量脂肪積存於肝臟。

此外,長期高糖飲食會導致胰島素阻抗,即是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就算有足夠的胰島素,細胞也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於是肝臟又要處理更多的葡萄糖,如此惡性循環,最終沒有用到的糖亦轉化為脂肪儲存,隨日子可導致脂肪肝之外,也會演化成糖尿病,或容易兼有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問題。

然而,有兩類特別情況的人士也有可能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第一類是長者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蛋白質攝取不足而致脂肪肝。肝臟需要蛋白質去合成脂蛋白才能將脂肪運送到身體各處,當缺乏蛋白質,脂肪就會在肝臟中堆積,形成脂肪肝。至於第二類是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的人士,他們患脂肪肝的風險也較高。

脂肪肝若持續惡化,容易出現脂肪性肝炎(多見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細胞壞死,並有可能逐漸形成肝纖維化,嚴重者可演變為肝硬化令肝功能衰退,肝癌風險亦比一般人高。臨床上,酒精性脂肪肝的惡化速度一般比非酒精性脂肪肝快。此外,有本地研究指出70歲過後的脂肪肝女患者因演化致嚴重肝病而死亡的風險飆升超越同年齡層的男患者1,因此患脂肪肝的女長者尤其絕不能輕視懷疑惡化的身體異樣。

脂肪肝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人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隨著病情發展,部分人可能出現:

  • 疲勞、虛弱感
  • 腹部不適、脹氣或肝臟位置輕微疼痛
  • 食慾不振、體重變化
  • 黃疸(病情嚴重時)

脂肪肝診斷方法一般包括抽血檢查、影像掃描及肝臟活組織穿刺檢查,以前兩者較常用。若血液報告顯示肝酵素異常升高,便反映肝臟發炎,可能是脂肪肝或其他肝病如病毒性肝炎所引發,必須作進一步查出病因,對症下藥。如驗血結果顯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及血脂等超標,即使肝酵素暫屬正常,醫生也會建議做影像掃描,去確定是否有脂肪肝。

現時較常用的影像掃描是肝纖維掃描,屬非入侵性的檢查,主要用數據顯示肝硬度和脂肪肝程度,故能驗出較輕度的脂肪肝,不過就無法區分肝炎的種類,也不能得知肝臟是否有腫瘤。

雖然首款專門治療中度至重度脂肪肝的藥物已獲美國FDA批准,但香港仍未正式可普遍採用。現時醫生會按患者需要而給予服用降血糖藥物或維他命E來間接幫助改善脂肪肝,惟第一線的脂肪肝治療方法仍是患者改善生活習慣,當中包括:

  1. 減重。減去5至10%的體重可明顯改善脂肪肝;
  2. 健康飲食。盡量減少進食高糖、高脂的零食及飲料,以及精製、加工食品,另三餐需營養均衡及適量,有需要建議尋求註冊營養師協助;
  3. 規律運動。每週約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4. 戒酒。酒精性脂肪肝必須戒酒;
  5. 控制三高。本身兼有高血糖甚至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必須積極控制,包括如上述般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或甚需要求醫並按醫生指示服藥控病。

脂肪肝在未出現嚴重纖維化或肝硬化前是可以逆轉。只要持之以恆地改善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並控制好三高,大部分患者可在數年內恢復正常肝臟功能。

一般成年人想未雨綢繆,預防脂肪肝,建議由今天起從生活著手:

  • 避免肥胖(BMI超出23)及中央肥胖(男士腰圍超出36吋、女士腰圍超出32吋);
  • 避免常進食高糖、高脂飲食、加工食品,尤其含糖飲料、甜品及零食因不少使用了「高果糖粟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以致果糖濃縮高更易攝取過量;
  • 避免長期久坐不動、運動量不足;
  • 避免酗酒;
  • 避免三高失控: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皆因隨著年齡增長尤其40歲後,男女均可出現代謝功能下降的問題,而女性踏入更年期後因女性賀爾蒙減少亦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專欄: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撰文:馬家榮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及外科顧問醫生

馬家榮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及外科顧問醫生(圖片來源: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馬家榮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及外科顧問醫生(圖片來源:香港港安醫院-荃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