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吃愈痛?飲食與慢性疼痛的關聯
飲食如何影響疼痛?
我們進食的每一口食物,都在向身體傳遞不同的化學訊息。例如高糖飲料、精製碳水化合物、加工肉類和油炸食品中的不健康脂肪,就像向體內的炎症「火上加油」,加劇疼痛反應;相反,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優質脂肪等高纖維與健康油脂,則能幫助「撲滅火源」,減輕發炎。
此外,飲食中 Omega-6 與 Omega-3 脂肪酸的平衡,也與發炎機制密切相關。Omega-6 本身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並非有害之物,但關鍵在於「攝取比例」——當 Omega-6 攝入過多,但 Omega-3 攝取不足時,體內失衡的脂肪酸比例便會增加慢性發炎的風險。以現代人飲食為例,兩者比例往往高達 10至20比1,遠超過理想的 1至4比1。
Omega-6 脂肪酸主要來自紅肉、雞蛋、動物內臟,以及粟米油、大豆油等常見烹調用油。由於 Omega-6 廣泛存在於日常食物中,建議可優先選擇 Omega-6 比例較低的食用油,如芥花油,並限制高 Omega-6 的加工食品,同時積極提高Omega-3 的攝取量,從兩方面著手以恢復理想的脂肪酸平衡。
抗炎飲食法,你適合哪一種?
透過調整飲食模式,我們可以有效控制炎症。以下三種具有抗炎效果的飲食法,可供不同健康需求的人士參考:
-
地中海飲食
以大量蔬果、全穀類、豆類和橄欖油為基礎,搭配魚類與家禽,適量紅酒,並減少紅肉攝取。其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酚與膳食纖維,具顯著抗炎效果。
-
組合飲食法
以堅果、黏性纖維、大豆蛋白和植物固醇為核心,原為降低膽固醇設計,近期研究顯示,原來此飲食法也具消炎功效,而且特別適合高膽固醇人士。
-
得舒飲食法
原為控制血壓者而設計,但因富含鉀、鎂、抗氧化物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炎症指標,適合高血壓患者並兼顧抗炎需求。除了選擇特定飲食模式,也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攝取以下幾類抗炎營養素:
- Omega-3 脂肪酸:具消炎功效,建議每週食用兩份富含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鯖魚、吞拿魚。
- 多酚與抗氧化劑:能抵抗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帶來的疼痛。可透過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如番茄中的茄紅素、南瓜中的 β-胡蘿蔔素、茄子中的花青素。
- 膳食纖維:透過滋養腸道好菌,產生具抗炎效果的短鏈脂肪酸。來源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堅果與種子。
- 維他命D:對骨骼與軟骨健康極為重要。研究指出,維他命D不足與慢性疼痛程度密切相關。除了每日適度日曬15至20分鐘以促進體內合成,亦可考慮適量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從今天開始,用飲食減低痛症
總括而言,飲食是影響慢性痛症與體內炎症水平的關鍵因素。透過減少進食致炎食物,同時增加抗炎營養素的攝取,並改變飲食模式,可以有效管理慢性疼痛。
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先諮詢營養師的專業意見,以選擇最合適的飲食方案。

專欄:浸醫與您
撰文:趙港樑 浸信會東九龍醫療中心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