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方法|中醫拆解濕氣重原因+3大常見症狀 推薦8大祛濕食物、湯水及簡單解決方法!
祛濕方法目錄
一、中醫拆解「濕氣重」原因
濕氣重的成因主要分為外濕與內濕兩大類。外濕是指環境潮濕,如梅雨季節、居住環境通風不良或濕度過高,濕氣透過皮膚毛孔侵入人體。內濕則多因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水濕代謝不暢,導致濕氣滯留體內。
飲食習慣方面,過量食用生冷、油膩、甜膩食物,暴飲暴食等均損害脾胃,削弱其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加重濕氣。
二、不同類型濕氣的具體症狀
1. 脾虛濕困
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停。症狀包括四肢沉重、疲倦乏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滑或緩。
2. 寒濕中阻
寒邪與濕氣合併,阻滯脾胃。表現為怕冷肢冷、腹部冷痛、腹瀉清稀、舌苔白膩,脈沉緩。
3. 濕熱內阻
濕氣夾帶熱邪,體內濕熱蘊結。症狀有口苦口黏、胸悶煩躁、小便短赤、大便黏膩難解、舌苔黃膩,脈滑數。
三、夏季暑熱的體內積熱來源
夏季暑熱不僅因天氣炎熱,體內積熱多因飲食不節制(過食辛辣燥熱食物)、熬夜、情志不暢導致氣滯化火,以及體能過度消耗引發陰虛火旺。
四、長時間待冷氣房對體內濕氣與暑氣的影響
長時間吹冷氣易受寒邪侵襲,特別是氣虛、陽虛體質者會出現手腳冰冷、疲倦乏力、水腫等「冷氣病」症狀。
五、常用祛濕藥材與方劑及適用性
1. 脾虛濕困
使用黨參、白朮、茯苓、薏仁等健脾益氣藥材。
2. 寒濕中阻
使用乾薑、蒼朮、厚朴等溫陽燥濕藥。
3. 濕熱內蘊
六、暑熱導致頭暈、食慾不振的針灸與穴位按摩
七、刮痧作為消暑療法的原理與禁忌
刮痧通過皮膚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和散熱。禁忌包括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有傷口及體虛者。
八、夏季飲食搭配與避免食材
宜食:苦瓜、西瓜、綠豆、荷葉、冬瓜、薏仁、赤小豆、蓮藕等。
九、祛濕食療推薦
常見茶飲:冬瓜茶、綠豆湯、玉米鬚茶、陳皮茯苓茶、薏米紅豆茶。
十、夏季運動養生原則
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段,選擇早晚運動,強度適中,運動後及時補水。
十一、冷飲消暑未必好?
中醫不建議過量飲用冷飲,尤其是脾胃虛弱、慢性病患者、兒童及經期女性。
十二、夏天吃薑祛濕注意
薑性辛溫,適合陽虛、寒濕體質者用以祛濕,溫暖脾胃,增強免疫力。
十三、拔罐能徹底去除體內濕氣?
拔罐可促進血液循環,行氣活血,對風寒濕痹有效,但不能徹底去除濕氣,過度使用有風險。
十四、小朋友祛濕消暑注意
建議從1歲開始,潮濕炎熱季節出現疲倦、消化不良等狀況後注意祛濕消暑。
十五、小朋友祛濕消暑飲食推介
避免煎炸油膩、生冷、辛辣食物,選擇清淡食材如冬瓜、荷葉、西瓜、赤小豆等。
如需個別體質診斷與調理,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
同場加映:
土茯苓湯食譜|7款去濕養生湯水推薦 紓緩濕疹痕癢清熱排毒
川貝|川貝具化痰止咳3大功效 禁忌與選購方法拆解 川貝燉雪梨等5大湯水食譜推薦
薏米湯水食譜|濕重易倦 6款薏米湯水茶飲祛濕健脾 紓緩關節疼痛
赤小豆湯水|潮濕天時利尿消腫 6款赤小豆湯水食譜 祛濕健脾
無花果怎麼吃|拆解日本人「長壽水果」無花果乾功效、好處與禁忌 2款無花果湯水食譜推介
回到目錄